給您支招

如何培養寶寶養成尊敬老人的好習慣?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建議:

一、從點滴入手

從寶寶有情感反應時起,家長就應該逐步培養,例如,早上起床以後,如果爺爺奶奶準備好了早餐,教育寶寶有禮貌地向老人打招呼:“奶奶,早上好!”“謝謝爺爺!”“再見,爺爺奶奶!”出門在外的時候,給寶寶提一個總的要求:無論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點,隻要有寶寶認識的叔叔阿姨,都要有禮貌地說一聲:“叔叔阿姨好!”同時還要教育他:如果叔叔阿姨沒有朝你這個方向看,可能是他正在忙自己的事情,你就可以不打招呼了;如果這個時候打招呼,反而有可能打擾叔叔阿姨。這不但能讓寶寶養成尊敬長輩、講禮貌的好習慣,還能培養寶寶根據場合靈活調整自己行為的能力。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寶寶的模仿對象,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寶寶起著示範作用,家庭成員之間的體貼尊重和相互關愛是寶寶能夠健康成長的關鍵。父母不孝敬長輩,寶寶長大後也不會孝敬父母,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寶寶就會想當然地認為不尊敬長輩是正確的。

三、讓寶寶多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

比如在放假期間,帶著寶寶一起參加一些社區活動,為孤寡老人做好事、看護社區公共設施、保護生態環境等。這樣既可以讓寶寶得到鍛煉,又可以培養寶寶的愛心。

四、糾正寶寶對長輩的不尊重行為

當寶寶無意中的某些行為損害到人的尊嚴時,家長要堅決否定寶寶的行為,要漸漸地使寶寶感受到這樣一個觀念:人是需要愛護的。另外,寶寶的自控能力較差,他們的行為往往容易受情緒的影響,常常會對長輩亂發脾氣,任性自私。家長應及時引導,幫助寶寶糾正,尤其不放過“第一次”,因為一時的遷就就會助長寶寶今後不良習慣的養成,甚至會影響寶寶一生品格的形成。

五、隨機教育更有效

成人和寶寶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而不善於發現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像尊敬長輩這樣的行為習慣更是如此,因為它主要表現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很容易被人忽視。父母與寶寶一起外出的時候,如果發現其他寶寶有什麼好的或者不好的表現,父母隨便加一兩句評價就對寶寶有教育作用:“剛才那個寶寶不錯,他知道怎樣尊敬長輩。”“剛才那個寶寶我不喜歡,這麼大了還沒禮貌。”這些隨機教育都會對寶寶有積極的滲透和影響作用。

好習慣故事屋

棄老國

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叫做“棄老國”,人們認為老年人活在世上是多餘的,是一種負擔,省下老人的糧食來養活孩子不是更值得嗎?於是該國國法規定,家裏不準養老人,凡是老人,不論男女,一律驅趕至荒山僻壤中讓其自生自滅。百姓雖不忍看見年邁的父母被棄於深山給野獸充饑,但畏於國法,不得不服從。

給您支招

如何培養寶寶養成尊敬老人的好習慣?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建議:

一、從點滴入手

從寶寶有情感反應時起,家長就應該逐步培養,例如,早上起床以後,如果爺爺奶奶準備好了早餐,教育寶寶有禮貌地向老人打招呼:“奶奶,早上好!”“謝謝爺爺!”“再見,爺爺奶奶!”出門在外的時候,給寶寶提一個總的要求:無論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點,隻要有寶寶認識的叔叔阿姨,都要有禮貌地說一聲:“叔叔阿姨好!”同時還要教育他:如果叔叔阿姨沒有朝你這個方向看,可能是他正在忙自己的事情,你就可以不打招呼了;如果這個時候打招呼,反而有可能打擾叔叔阿姨。這不但能讓寶寶養成尊敬長輩、講禮貌的好習慣,還能培養寶寶根據場合靈活調整自己行為的能力。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寶寶的模仿對象,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寶寶起著示範作用,家庭成員之間的體貼尊重和相互關愛是寶寶能夠健康成長的關鍵。父母不孝敬長輩,寶寶長大後也不會孝敬父母,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寶寶就會想當然地認為不尊敬長輩是正確的。

三、讓寶寶多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

比如在放假期間,帶著寶寶一起參加一些社區活動,為孤寡老人做好事、看護社區公共設施、保護生態環境等。這樣既可以讓寶寶得到鍛煉,又可以培養寶寶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