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父母在滿足寶寶的物質欲望和心理需求時,很少注意培養寶寶的一些良好習慣,致使社會上的不良現象隨處可見。在基本的公共道德上,很多寶寶的是非觀已經被混淆,根本分不清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培養寶寶愛護公物的習慣和傳授科學知識一樣重要,寶寶們也隻有在和諧、整潔、完整的環境中,才會健康地成長。因此,負責任的家長,在教育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把培養寶寶愛護公物的習慣放在重要位置。

給您支招

家長如何培養寶寶愛護公物的好習慣呢?

一、讓寶寶具有愛護公物的觀念

首先,家長要讓寶寶明確公共財物是大家的,而不是個人的,不能獨自占有,也不能隨意損壞。我們可以在公共場合粘貼這樣的標語:“請把看完的書歸位。”“愛護公物,人人有責”“愛護公物就是愛護我們美麗的家”的標語可以提醒寶寶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帶寶寶去公共場所時,可告訴他們一些公物的名稱,如街邊的垃圾桶、電影院裏的椅子等,使他們知道這些東西屬於國家和集體,我們從小要愛護它。看到損壞公物,家長可以問問寶寶,它們為什麼會損壞?讓寶寶講講這些公物損壞了對人們有什麼不利。通過談話,使寶寶知道損壞公物是不好的行為。

二、進行不間斷的隨機教育

寶寶形成了愛護公物的觀念後,家長還要注意進行不間斷的隨機教育。寶寶因為年齡小的緣故,常常在行為上有反複,如果發生了不愛惜公物的行為,家長不能忽視和放任,要耐心地、堅持不懈地進行教育,一次也不放過。對寶寶愛護公物的教育很可能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成功的,尤其是對於意誌力不強的寶寶,持續、耐心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家長還要善於觀察和了解,對寶寶愛惜公物的行為要及時表揚,使其感到愛護公物的責任感、成就感。

三、以愛育愛,行為示範

身教重於言傳,家長應以身作則,不做損壞公物的事。看到有人損壞公物時,家長應告訴寶寶這是破壞行為,並且帶著寶寶去勸阻,並告訴寶寶什麼樣的行為才是正確的。這樣的示範,一方麵起到身教作用,另一方麵還起到指導處理方法的作用。有了家長的不斷示範,寶寶就會逐漸擁有一顆愛護公物的心,而且學會了愛護公物的方法,養成了好的習慣。

好習慣故事屋

電影院裏的新椅子

電影院裏來了一把新椅子,他鮮豔的顏色、舒適的設計讓他感到很自豪。可是他來的第一天,身邊的其他朋友就對他說:“你別高興得太早,不久你就會和我們一樣了!”新椅子看看這些朋友的模樣:口香糖、瓜子兒皮、腳印、汙漬沾滿了他們的全身,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我才不會這樣呢!”新椅子倔強地說道。

現在,父母在滿足寶寶的物質欲望和心理需求時,很少注意培養寶寶的一些良好習慣,致使社會上的不良現象隨處可見。在基本的公共道德上,很多寶寶的是非觀已經被混淆,根本分不清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培養寶寶愛護公物的習慣和傳授科學知識一樣重要,寶寶們也隻有在和諧、整潔、完整的環境中,才會健康地成長。因此,負責任的家長,在教育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把培養寶寶愛護公物的習慣放在重要位置。

給您支招

家長如何培養寶寶愛護公物的好習慣呢?

一、讓寶寶具有愛護公物的觀念

首先,家長要讓寶寶明確公共財物是大家的,而不是個人的,不能獨自占有,也不能隨意損壞。我們可以在公共場合粘貼這樣的標語:“請把看完的書歸位。”“愛護公物,人人有責”“愛護公物就是愛護我們美麗的家”的標語可以提醒寶寶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帶寶寶去公共場所時,可告訴他們一些公物的名稱,如街邊的垃圾桶、電影院裏的椅子等,使他們知道這些東西屬於國家和集體,我們從小要愛護它。看到損壞公物,家長可以問問寶寶,它們為什麼會損壞?讓寶寶講講這些公物損壞了對人們有什麼不利。通過談話,使寶寶知道損壞公物是不好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