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1 / 3)

刻。那時,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想把位於陝北與晉北交界處的佳縣打下來,以緩解胡宗南大軍進犯陝甘邊區的壓力,但臨戰卻發現胡宗南部已將這一帶搶掠一空,部隊由於極度缺糧根本無法打仗。毛澤東計算了一下,如果仗打三天,部隊就需要十二萬斤糧食。他請來佳縣縣長張俊賢,讓他想想辦法。張縣長說:“把全縣堅壁的糧食挖出來,夠部隊吃一天;把全縣地裏的青玉米和穀子收割了,還可以吃一天;剩下的一天,就把全縣的羊和驢都殺了!”戰役打響了,佳縣百姓的支前隊伍扛著拉著從各家各戶湊來的糧食、驢和羊,共產黨官兵打到哪裏他們就一步不離地跟到哪裏;而在戰場的後方,佳縣的男女老少吃的是樹葉和樹皮,這些都吃光了就吃觀音土。戰後很長時間內,這個縣都看不到羊和驢。毛澤東十分感動,他給佳縣縣委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一麵。

一九四六年底,在國民黨軍隊的步步進逼下,共產黨解放區危機不斷,困難重重,但毛澤東和共產黨人並沒有驚慌失措,他們堅信自己置身於讓他們感到充滿信心的“最大多數”之中。

因此,他們有決心最終贏得戰爭。

和平已經死了

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一日,晉察冀解放區首府張家口被國民黨軍攻占。

內戰爆發時,晉察冀解放區的麵積約五十五萬平方公裏,人口兩千六百多萬,擁有大小城鎮九十六座,首府設在張家口。晉察冀軍區司令兼政委聶榮臻,副司令員蕭克,副政治委員劉瀾濤。下轄四個縱隊。總兵力二十四萬。

一九四六年六月,內戰初起的時候,國民黨軍在這個方向的作戰意圖是:占領承德和冀東地區,分割晉察冀解放區、晉綏解放區與東北解放區,集中兵力奪取共產黨占領的張家口市。而中共中央給晉察冀和晉綏解放區部隊下達的任務,恰與國民黨軍的部署針鋒相對:奪取平綏路、同蒲路和平漢路,占領大同、太原、石家莊和保定。

奪占“三路四城”,這是一個以占領交通線上的主要城市為目標的龐大作戰計劃。奪取大城市仍是共產黨人的急切向往,這一向往至少在那個曆史瞬間嚴重脫離了對敵我力量的正確判斷。

一九四六年六月發動的晉北戰役,其作戰目的就是:切斷同蒲路北段的交通,割斷大同與太原間的聯係,並“相機奪取大同”。

一九四六年六月至七月對於原定戰役目的來說,共產黨軍隊僅僅是控製了太原至大同之間的部分鐵路段。

晉察冀軍區與晉綏軍區的戰役設想是:第一步拿下大同,然後集中三個縱隊出擊平漢鐵路,最後向正太路攻擊,目標是另一座大城市——石家莊。

八月十四日,攻擊大同城關的戰鬥開始。

大同外圍的守軍都退回了城內,兵力充沛,火力凶猛,工事堅固,共產黨軍隊在初步攻擊中就已顯露出很可能“久攻不下”的跡象。此時,決定戰場勝負的意外情況在戰場之外發生了:就在共產黨軍隊發起大同戰役的四天前,蔣介石已經將屬於閻錫山的戰區劃撥給了傅作義。

九月三日,傅作義出兵了。傅作義的六個師、四個縱隊及一個保安旅和一個炮兵團兵分北、中、南三路向集寧發起進攻。此時,聶榮臻部對大同城的攻擊還在艱苦而緩慢的進行中。傅作義的重兵增援令聶榮臻陷入兩難的境地:一旦傅作義的援軍到達戰場,攻城部隊必將麵臨十分危險的處境。如果放棄對大同的攻擊,那麼整個戰局就在頃刻之間迅速惡化,後果對於晉察冀和晉綏解放區同樣不堪設想。那麼,隻有一條路可走,就是留一部分部隊繼續保持對大同的圍攻,迅速調集主力部隊北上迎戰傅作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