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軍軍長周福成指揮。能夠得到蔣介石的如此信任,並取代衛立煌而成為最高軍事指揮官,周福成受寵若驚。他下決心死守沈陽的重要心理依據是,他是第五十三軍老資格的軍長,而在防禦沈陽的十四萬國民黨軍中,隻有第五十三軍保持著完整的三個師,而二〇七師的兩個旅、新一軍暫編五十三師和東北“剿總”直屬部隊都已殘缺不全,周福成認為他可以有效地掌握部隊。
這是一個極其混亂的時刻。東北野戰軍主力部隊已經包圍沈陽,幾乎每一個方向都發生了戰鬥,戰鬥的結局無一例外,或是國民黨軍蜂擁進城,或是一打便瞬間潰散。由長春南下的十二縱及各獨立師,經過三百多公裏的急行軍,已插入鐵嶺與撫順之間。三十六師先占鐵嶺;三十五師截住撤退中的第五十三軍一三〇師的一個團並將其殲滅;獨立一師和獨立三師攻占了沈陽東麵的前台屯一線;獨立四師解放了本溪;獨立十師解放了撫順。由遼西戰場東進的第一、第二縱隊日夜兼程,攻克沈陽以北的新民與巨流河後,插向沈陽以西。——至此,沈陽已完全暴露在東北野戰軍的攻擊之下。
第五十三軍軍長周福成不知道,自己的部隊內部早已分崩離析,各師師長甚至包括他的副軍長,都已與他同床異夢。
國民黨第五十三軍由原東北軍萬福麟的部隊整編而成。與很多東北軍的老部隊一樣,其官兵與共產黨軍隊的來往可以追溯到西安事變前的陝北。一九三八年武漢會戰結束後,萬福麟升任國民黨軍第二十集團軍副總司令,遂將軍長一職交給了時任一二九師師長的周福成。之後,該軍參加了南昌會戰、長沙會戰、鄂西會戰、滇西反攻和入緬作戰。內戰爆發後,一九四七年七月,第五十三軍從華北戰場調入東北戰場,周福成被任命為國民黨軍第八兵團司令官兼嫩江省府主席,同時兼任第五十三軍軍長。
“那時的東北戰場,民主聯軍已經掌握了主動權,我暗自打量,認為時機已到,但找不到適當的任何共產黨聯係。”——第三十五軍副軍長趙鎮藩,在陝北時就與共產黨人有來往,當年李克農到洛川麵見東北軍將領,就是由他負責接待的,那時他是同樣屬於東北軍的第六十七軍參謀長。第五十三軍進入東北戰場之際,也是共產黨人開始向這支軍隊內部進行政治滲透之時。一九四七年七月,第五十三軍剛剛到達鐵嶺,就有一位中年婦女找上門來,她叫李書城,是趙副軍長的同鄉,而且兩家人是世交。李書城直截了當地對趙鎮藩說,自己是有七年黨齡的共產黨員,隨即拿出了時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的呂正操的親筆信,信上明確地勸說趙鎮藩“把握時機,采取行動,率部起義”。趙鎮藩說:“你怎麼敢來不怕我把你扣押起來嗎”這位女共產黨人表情嚴峻:“不怕!要怕我就不來了!我們共產黨人以完成黨的任務為最大光榮,其他不計!”趙鎮藩表示:第五十三軍的四個師中,爭取其中的三個師長問題不大,隻有一三〇師師長王理寰“沒有把握”,而“軍長周福成非常頑固,不易爭取”,“雖然做不到整體行動,部分起義是沒有問題的”。惟希望共產黨方麵“向各師直接打入”,他“在內部盡力而為”。隨著東北戰局的劇烈變化,第五十三軍各師師長都感到前途渺茫。十月二十二日,一一六師奉衛立煌之命從鐵嶺向沈陽撤退,但是,走在最後擔任掩護任務的三四六團被包圍了。丁讚堯團長給趙鎮藩打電話問怎麼辦,趙副軍長的回答是:“見機行事。”結果這個團在丁團長的帶領下投誠了。
此刻,沈陽城破在即,第五十三軍也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後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