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的農民同誌們,問題已經解決到這一地步了,你們提出的賠償要求基本得到了滿足,省農科院和強盛種業公司現在的處理態度和行動也是積極和實事求是的,他們也作出了很大犧牲,一次性支付了你們的750畝絕收種子地損失,剩下的一百畝,平遙縣也作了明確安排,這應該說是圓滿了結的好事。可你們不能一味堅持所有的意圖都按你們的來辦。農民利益要維護,人家職工利益也要維護的嘛!再說我們處理也總得有個靈活方法是不是?所以說,這種情況下,你們再不離開省城,一定要堅持聚集鬧事,那我隻能馬上通知平遙方麵派一百個公安幹警,並且請求太原市公安局再增援200名幹警來強行遣返你們……”梁雨潤這回真是發怒了,隻見他說完這些話後,大步跨上車,“嘶——”地離開了現場。得到滿意結果的南長壽村村民與梁雨潤合影。這時,信訪局處長王英氣喘噓噓奔跑過來,隻見他將手中的一個紙包交給平遙信訪局趙桂花局長,說:“54000元整,你讓大夥看清了,一分不少。”趙桂花局長問王英:“你這是從哪兒弄來的錢?”
王英笑笑說:“我媳婦是今年從部隊轉業的幹部,她有一筆轉業安置費,我給偷偷提了54000元借你急用……”趙桂花一聽,眼淚奪眶而出。然後轉身舉起那54000元現金和那張彙款單,高聲對南長壽村的農民們說:“你們都看到了吧?錢都在這兒!你們還不回哪?啊——?”
“好嘞,我們回家了——!”160多位農民,這才歡歡喜喜地離開現場,登上回家的路途……從而結束了在省城的15天討賠之戰。11月3日,平遙縣委書記帶領的一行人專程來到省信訪局,他們向梁雨潤送上一麵錦旗,上麵這樣寫著:良雨潤田百姓福。平遙人感謝梁雨潤和他的同事們,不辭勞苦為他們解決了一樁難事。事後我問梁雨潤:“那天你向農民大發雷霆,是不是真的要派警察來驅趕他們?”梁雨潤笑笑,說:“我根本就沒有真心想請警察來,我是想嚇唬嚇唬那些不懂法、不明理的個別人。讓他們明白一個道理:啥時候,人都得講究得理讓三分。我們是個法治社會,做什麼事情,都得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進行。對農民也有一個教育問題,如果需要維護他們的利益時,我們應當堅決維護,但他們對政府、對組織、對他人也得尊重,尤其要遵紀守法。其他人也是這個理,我們要建立和諧社會,它不是哪個人、哪個部門的事,它是全社會所有公民的共同責任。”是的,沒有全社會的所有成員的這份責任,和諧社會的建立隻能是一句空話。和為貴,是中國人的處世良方。五千年的中華文明集中體現的正是這種和諧理念。人與人需要和,家與家需要和,族與族需要和,國與國更需要和。和,讓我們心境愉快,能讓我們精神健康、身體健康地去工作和生活。心平氣和,能讓我們在困難和艱辛時,找到一種蓄勢待發的力量,能讓我們在勝利和成功時保持清醒和謙遜,從而獲得更大的進步。人與人和諧了,我們麵對的是笑臉;家與家和諧了,我們獲得的是真誠與親情;族與族和諧了,我們感受的是處處陽光;國與國和諧了,世界就是美好的大同。
和諧是一種心態,和諧是一種行為,和諧還是一種修養。和諧本身就是辯證法和自然法則。社會要創造和諧,那麼就應人人行動起來,從我做起,點滴開始。而和諧本身,就是在克服不和諧的矛盾之中逐步實現的。和諧讓我們的一切都美好起來。
結語:假如沒有梁雨潤
沒有梁雨潤,這個世界照樣還存在。沒有梁雨潤,這個地球肯定還在運轉。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對局部地方對一些弱者來說,沒有梁雨潤,則意味著一生的不幸,或許他們在人生的半途上倒下後不再能起來,或許一輩子永遠處在含恥與痛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