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雨潤在他所在的地方,他是那些民眾的福星。我不止一次聽到有人由衷地高喊“梁雨潤萬歲”這樣的口號——我絕對相信這是發自內心的呼聲。因為所有通過他的努力改變現狀的百姓們真切地告訴我,如果沒有梁雨潤,他們或許還會一天天地掙紮下去,一年又一年地屈辱下去,直至對整個社會產生厭惡與憎恨……
這種心結其實很可怕,問題之嚴重在於這種國民心態在今天的社會裏在相當多的一部分人中存在著。它與我們如此高速發展的經濟形勢和日益繁榮的物質世界格格不入,與我們夢想建立的和諧社會更是背道而馳。在一個龐大的國度,一個發展極不平衡的國度,一個貧富差異越來越大、強者與弱者嚴重分化的社會裏,梁雨潤這樣的共產黨人和國家公務員的存在,變得越來越重要和具有現實意義。我認識梁雨潤是2001年的事。之前我們彼此毫不相幹,後來因為一部《根本利益》,改變了我們彼此的關係,我們從此成了朋友和熟人。
《根本利益》之前,隻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使我們得以相識,並由於當時梁雨潤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使我下決心為這位被百姓稱為“梁青天”的人民好幹部寫一部書。這就是我用了僅半個月時間完成的作品《根本利益》。當時寫得很淋漓灑脫,但由於作品發表後產生的影響比較大,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委員共有三人作了批示。為調查核實梁雨潤的事跡真假,中央專門組成了一個龐大的考察組,對其進行近半年的事跡核實工作。所幸的是我書中所談及的梁雨潤的事跡全部無誤,於是在作品發表的半年多之後,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專門作出決定,號召全黨向梁雨潤同誌學習。加之中央電視台把梁雨潤評選為2003年度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之一,梁雨潤的名字和我的《根本利益》從此成為大家熟識的人物和作品。
但這期間,外人並不了解一個情況:因為梁雨潤當時所在單位的個別人出於忌妒心理,揚言說是梁雨潤“為了自我宣傳”,向首先報導他事跡的記者與寫《根本利益》一書的我“送了幾十萬元的好處費”。這一詆毀梁雨潤和我及那位記者的人格的無恥謠言,後來被考察組否定,梁雨潤的形象和我的《根本利益》從此不再受質疑,更加廣為傳播。梁雨潤後來成為黨的先進性教育中的一個全黨學習榜樣,根據《根本利益》改編的電影《信天遊》,在這場空前的黨員教育中也起到了積極的宣傳作用。作為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典型的主要發現者和傳播者,老實說我心頭想想此事就有些心酸:為什麼好端端的一個共產黨人,為人民做了那麼多好事並被人民譽為“百姓書記”的梁雨潤,卻被某些同級幹部同事無中生有地誣陷造謠呢?
細細想來,也很簡單:有些人自己不為人民辦事、辦好事,看到別人做出一些成績並出了名後,心裏就醋勁湧動……
中國的許多事壞就壞在這裏!這樣的人不僅僅在梁雨潤身邊有,我們的身邊也常有。他們的所有本領是:我做不成的事你也別想做成;我沒有撈到的好處,你也別想撈。這倒也沒什麼,可憎之處是:你明明出於一個共產黨員和人民公務員的一片公心去為他人、為單位做些有益的事,並做出成績之後,他自己不去做也就罷了,卻反過來說你的風涼話,甚至造謠誣蔑潑髒水,實在是心胸狹隘小肚雞腸。作為多年的紀檢、信訪幹部,處理大量群眾來信是梁雨潤的日常工作之一。《根本利益》中的梁雨潤,作為一名紀委書記,他看不慣有人不為百姓做實事,因而自覺自願操心勞命去解決難題,為政府和黨的形象增了光添了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