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過去了,梁雨潤怎麼樣了,這是人們有興致關注的事。我當然也一直在關注著他,因為《根本利益》出來後,梁雨潤對我也有一種無形的壓力,那就是他必須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考驗,他必須是一名值得人們信賴的好幹部。梁雨潤無愧這一稱號,盡管他也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完人。現實生活中其實有許多梁雨潤式的活著的優秀共產黨人和優秀公民,他們是支撐著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梁。但在現實中又有一個非常無奈的現象:誰要是當一名活著的焦裕祿、活著的孔繁森的話是很難的,因為他們必須要比死去的那些先進人物更優秀,甚至十全十美。而十全十美的人幾乎是沒有的,所以像梁雨潤這樣不是先由“組織”確定的先進人物一旦宣傳出名後,自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說法和看法。好在梁雨潤過得硬,好在他做的那些事讓眾多百姓受益和解難了,好在我們都是按著黨性和良心在做事……
有人會說現在的良心還值幾個錢?這倒是真的,現今良心幾乎不太值錢了!可就是因為良心貶值了,所以我們才呼喚人要講良心。建立和諧社會,有人可以把黨性扔在一邊,但你總得還有點起碼的良心吧!應該讓困難群眾感受到政府的溫暖——這是梁雨潤的一貫信念。發生在我們這本書裏的故事,有些並不複雜,一般負責任一點的幹部或公務員,完全可以像梁雨潤一樣處理得漂漂亮亮、利利索索,但就是有人不幹正事,不那麼負責,不把百姓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一樣放在心上,所以才把一件件簡單的事,越弄越複雜,一拖就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人類有個共同的弱點,即容易愛富嫌貧,敬強欺弱。物質、權勢和利益關係顯得尤為突出的今天,我們身邊一些無權無勢又無錢的平民百姓經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這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如何改變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如何讓弱者和強者享有平等條件下的共同的生存權、財富權與話語權,是今天這個社會的一項重大曆史責任。據報界載文,目前中國有絕對貧困人口2300萬,有3000萬左右的殘疾人,有2億左右的進城農民工,每年還有1000萬左右人次上地市、進省城、赴京城的上訪人員,更有億萬生活上、心理上、情感上和司法上需要幫助的人們……
這一龐大的數字組成了中國現實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他們是中國社會穩定與否的重要因素,是中國能否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考量,也是中國能否實現偉大民族複興目標的難題所在。因此尊重弱者,其實是為了讓強者有更大發展與發揮空間;尊重弱者,其實是為了讓富有者能夠更快更好地獲得收益與財富;尊重弱者,其實就是讓不是弱者的人永遠不會淪落成弱者。明白了這個道理,千頭萬緒的煩惱就不再有了,勉強與無奈的情結也能揮之而去,一切變得清爽與流暢,快樂與輕鬆。可是現實生活中的情形就不是這樣的,你是弱者,你就會受氣、受欺,當你伸出幹枯的雙手去乞求他人幫助的時候,因為你沒有背景沒有送禮,你的事就可能永遠無人理會,直至你怒發衝冠、出言不遜,或者做些過激的事,你因此就被扣上刁民的帽子。如果走運,你可能隻吃了些筋骨皮肉之苦,不走運你就可能會背上黑鍋而苦度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