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助手。她的工作很簡單,就是替他拆閱、分類信件。偶然的一天,這位學者口述了一句格言,要求她記錄下來:“請記住:你唯一的限製就是你自己腦海中所設立的那個限製。”
女孩對這句話深有感觸,從此將這句話印在了心底。並且從那以後,她的工作方式開始發生了變化:晚飯之後她回到辦公室繼續工作——幹一些並非自己分內的工作,譬如替老板給讀者回信,而做這一切她並沒有要求額外的報酬。
第5章 巧妙贏取上級認可(19)
她認真研究學者的語言風格,以至於這些回信和自己老板寫的一樣好,有時還別出心裁,讓老板非常滿意。
終於有一天,成功學家的秘書因故辭職,在挑選合適人選時,老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這個女孩。
職場老板為什麼都喜歡做事積極的人呢?一個重要原因是,老板都是大忙人,辦大事的人,對事情的安排往往隻是一個原則,一個方向,一個要求,一個結果,而不具體指明辦事的方式、方法。這就要求承辦者善於領會,用心思考,按自己的想法盡量把事情辦好,按自己的考慮把沒安排的事情辦好。像棋子一樣讓老板推動,會讓老板很快厭倦的。
蔣廷錫,字揚孫,號西穀,別號青桐居士,張家港市鳳凰鎮人。初以舉人供奉內廷,官至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在任期間,秉公撫政、剔除積弊,聲譽卓著。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蔣廷錫遷為禮部右侍郎;十月,雍正禦書“黼黻絲綸”匾額,對其潤色詔令的工作予以肯定。次年六月,蔣廷錫調戶部右侍郎。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轉左侍郎,協助怡親王清查戶部錢糧;又與內務府總管來保查閱京師庫房。
在此期間,蔣廷錫一方麵恪於職守,另一方麵,又積極主動提出一些合理建議。雍正元年十二月,他上疏提議“增興文教”,令生員到學宮“講究經史”努力學習;教官嚴格要求,並通過歲科考試,以文章之優劣“定此學教職賢否”,使“教者勉為嚴遇,學者亦興奮矣”。他又建議在大鄉堡建立社學,擇生員優異者充社師,使鄉民子弟十二以上,二十以下有誌者入學,以此振興國家文教。
雍正三年七月,他又針對漕運,特別是山東運河的情況,總結前明曆史教訓,詳細提出了“開源節流,以濟運道”之策:一是浚泉源,二是開湖地,三是嚴格控製築壩開壩日期,四是修築坎河灘壩。雍正對他的奏折非常重視,諭命內閣學士何國宗等攜帶儀器、輿圖等,與測量人員實地勘察,發現蔣廷錫的陳奏果然合乎實際,後經九卿議行。這些積極的上疏,切中時弊的判斷,顯示了蔣廷錫的為政才能,說明蔣廷錫不是一個死讀書的迂腐之才。這一切,也為他後來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個王朝的官吏,能在恪盡職守之外積極地向皇帝提出合理化建議是難能可貴的。這同那種靠溜須拍馬來攀龍附鳳的官場小人有天壤之別。
曾任Google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的李開複曾說:“不要再隻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告訴你應該做什麼,而是應該主動地去了解自己要做什麼,並且規劃它們,然後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在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幾個是唯唯諾諾、等人吩咐的人?對待工作,你需要以一個母親對孩子般那樣的責任心和愛心全力投入,不斷努力。果真如此,便沒有什麼目標是不能達到的。”
第5章 巧妙贏取上級認可(20)
把握機會:慈禧站街入帝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