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待問題或者看待人的時候,是看見了汙漬還是看見了“美麗的琥珀色”呢?
任何的事情任何的人,角度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常聽別人說,這個認是“好人”,那個人是“壞人”。也許他們看見的隻是其中的一麵。要想全麵的去思考問題,就要學會跳出思維的陷阱,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別人,也包括自己。這既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創造。
其實,多數時候我們自己束縛了自己的手腳,蒙蔽了自己的眼睛,換個角度思考,我們的世界就會是一片亮麗的晴空。
前幾年魏國的單位不景氣,企業經營不利,職工多,業務量有限,人多自然發不上工資,領導動員停薪留職,可偏偏大家都希望別人下了,可以在單位繼續撈點稀粥喝。魏國開始也想留下來。可是後來一想國家政策導向和企業機製決定了企業現狀不容易改變,最後職工自謀出路是必然的,如其最後被動下崗,還不如主動停薪留職,趁早自己選擇出路。開始自己經營,肯定要比同事們在單位堅守付出的精力和心思要多。
魏國不顧親友的反對,毅然的離開了單位,自己經營小買賣,經過多年的打拚,積累了一定的商業經驗,也得到了物質回報。
今年,企業改製,所有職工都要買斷工齡下崗,魏國就因為自己的思考角度不同而作的選擇,可以更從容的麵對這一切。
換個角度思考,不僅能在日常生活當中帶來平和的心態、有樂趣的人生,有時還會在不經意間給人們帶來一片新天地,世界上許多東西的發明都是換個角度思考的結果。
據說最開始人們要打掃灰塵就隻能使用最原始的方法——吹。但是吹的方法除塵有許多弊端,它不但不能收集灰塵反而會讓灰塵飛揚。有一個擅長逆向思維的英國人就發明了現在的負壓過濾吸塵器,這種吸塵器還用又省事,發明削筆刀的人也是換位思考,讓刀不動筆動。
創辦中國第一家疑難教育研究所的王群,就是為了挽救青春迷茫的兒子而迷上樂疑難教育。如果按常規處理方法,王群和兒子都不會有今天驕人的成就。但是王群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他覺得既然現有的教育方式行不通,那就應該開辟的新的思路教育兒子。結果,在他的精心教育下,兒子比他的同學們提前一年考上了師範大學,王群自己也開辟了新的教育領域,並將自己的教育理論出版,成為現在很受學生和家長歡迎的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