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骨融清寂——名士與茶(3 / 3)

“詩僧”與“茶聖”的友誼

陸羽在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前後來到湖州,在妙喜寺與皎然結識,後來二人成了忘年之交。皎然與陸羽共同的愛好和興趣不僅體現在日常的飲茶、談佛、論道,更體現在他們的純潔個性中。陸羽隱逸的生活,使得皎然造訪是經常不遇。在皎然的名篇《尋陸鴻漸不遇》中就反映了皎然因造訪陸羽而不遇的惆悵心情,對陸羽的仰慕之情躍然紙上。從皎然的詩中,除了可以了解到兩位忘年交之外,這些詩作也是研究陸羽生平事跡的重要材料。如後人有關茶聖陸羽的形象,很多都是從皎然的詩中獲得的。此外,他們在湖州所提倡的節儉品茗習俗對唐代後期茶文化的發展影響很大,更對後代茶藝、茶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淡泊的飲茶觀

皎然淡泊名利,豁達坦然,不喜歡迎來送往的惡俗之風。他也不願廣交朋友,隻與韋卓、陸羽深交,頗有“不欲多相識,逢人懶道名”的率真個性。皎然的生活形態也非常簡單:飲茶、讀書、飯野蔬。品茶是皎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嗜好。每當友人來送茶,皎然總是高興的賦詩致謝,分享品茶的樂趣。在皎然的詩中,茶已經上升到一種極美的境界。南宋大詩人楊萬裏在懷念故人時,曾將茶與人格修養聯係起來,這很顯然是受到了皎然的影響。後來逐漸成為古人的一種習慣性思維,就像將梅蘭竹菊隱喻為君子一樣,茶也成為了高尚人格的象征,飲茶成了厚德之人的文化表征。

皎然不僅喜歡以茶會友,他和陸羽一樣關心著茶事。他也在一些詩中記載了茶樹的生長環境、采摘季節和方法、茶葉的品質與氣候的關係等等。優美的詩句不僅為曆代文人們所津津樂道,更是人們研究當時湖州茶事的寶貴資料。

茶的意境學

意境是中國哲學和美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範疇,而在意境理論中,皎然是不能被遺忘的一個人。皎然由茶入詩,由詩入禪,又由禪悟出了意境。皎然的意境理論不僅是一種文藝審美的理論,更是一種人生境界。中國哲學在談到人生境界時,往往借鑒佛家的三個層次,表述為:“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在皎然那裏,人生境界是意境很重要的一個方麵。作為詩人的皎然,對出世、入世也許並沒有刻意地去追求,但對於人生的意境,他有著獨特的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境界,都生活在有一定意義的境域或意境之中,即詩意地棲居於一定的境界中。就像品茶,淡淡地去品味生活,這便是皎然的境界。

皎然不僅在理論上有所突破,更在實踐中實現著自己的主張。他是這一時期茶文學創作的能手,他的茶詩、茶賦鮮明地反映出這一時期茶文化的特點和詠茶文學創作的趨勢。皎然描寫的是一種超然脫俗、唯我獨在的美妙境界,這也是皎然心中所向往的意境。

延伸閱讀

皎然與陸羽的“共同之處”

然是唐代門高僧、詩僧,還是大唐著名的茶僧。陸羽是唐代茶道高人,編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後人稱其為“茶聖”。二人有許多共同的方麵:

其一,他倆都是大唐詩壇的亮星、筆耕不的作家。

其二,他倆都是釋、道、儒三教的門裏人。

其三,他倆都愛品茶評水,並精研茶藝。

其四,他倆都愛遊曆天下名山大川。

其五,他倆都是有煙霞之趣卻不滅出世之想的隱者。

其六,他倆都是終身不娶的獨身主義者。

也正因為他們有這麼多共同之處,所以才能結為“素忘年之交”,友誼持續數十年之久,直到生命的終結。

從詩人到茶官的陸遊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在仕途上屢受挫折,但他的一生都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無論是作為管理地方茶務的“茶官”,還是“資深茶客”他都對茶深懷崇敬之心。此外,他還寫下了很多茶詩流傳後世,為中國茶文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陸遊(1125-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廣為人們傳誦。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這並不是虛數,在《陸遊全集》中涉及茶事的詩詞多達320首,是曆代寫茶事詩詞最多的詩人。

陸遊早年喜歡喝酒,作品也頗為豐富。正如他在詩中說“孤村薄暮誰從我,惟是詩囊與酒壺”。到福建當茶官之後,開始嗜茶,並將茶作為主要消遣之物。陸遊稱自己的一生有四項嗜好:詩、客、茶、酒,以詩會友,以茶待客。

陸遊一生經曆坎坷,壯誌未酬。年輕時曾立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決心,一片報國之心悠然可見。但是,他卻在充滿挫折的仕途中消磨意誌,慨歎自己報國無門。陸遊一生曾在福州、江蘇、四川、江西等地為官,輾轉祖國各地,在大好河山中飽嚐各處名茶。他是南宋的著名愛國大詩人,也是一位嗜茶詩人。茶孕詩情,裁香剪味,陸遊的茶詩情結,是曆代詩人中最突出的一個。陸遊的茶詩,包括的麵很廣,從詩中還可以看出,他對江南茶葉,尤其是故鄉茶的熱愛。

“茶官”陸遊的坎坷仕途

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陸遊被舉薦在福建管理茶事。閩北的山山水水,特別是武夷山優美的自然風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十餘年的茶官經曆,使他有機會品嚐到天下的各種名茶,從而留下許多有關名茶的絕妙詩句。如“建溪官茶天下絕”、“隆興第一壑源春”和“釵頭玉茗妙天下,瓊花一樹直虛名”。“思酒過野店,念茶叩僧扉”,他對北苑茶、武夷茶、壑源茶以及峨嵋、顧渚等地的名山僧院的新茶也很為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