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桑奇的瑞典律師赫蒂質問說,如此敏感的警方報告怎麼會泄給媒體。“我不知道是誰將報告文件交給媒體,目的隻能有一個--試圖讓阿桑奇難堪。”阿桑奇的支持者們也說,這似乎是瑞典政府策劃的泄密事件,目的就是為了打擊阿桑奇。一位消息靈通人士還透露:“這是通過披露材料來進行有選擇性的‘抹黑’。那份瑞典語的材料,是交給了一名記者。時機看上去經過精心計算,讓文件在保釋申請及上訴期間發布出去。”
在《悉尼晨鋒報》上,一個網民留言說:“阿桑奇,請你把褲子拉鏈拉上,為這事兒給折進去太不值了。”實際上,瑞典警方已經掌握可以證明阿桑奇性侵犯案是一場構陷陰謀的短信證據。阿桑奇在接受美國ABC電視台《早安美國》節目采訪時曾稱:“警方截獲了這個女人和她的幾位朋友之間所發的短信內容,並且告訴我的律師我可能是被故意設局陷害的。不過有關方麵拒絕公布有關的證據,並且要求我的律師不要再公開談及此事。”
看來,阿桑奇可以解密,卻不可以解套。
內訌分裂而“死”
在阿桑奇深陷牢獄之前,丹尼爾·多姆沙伊特·伯格就正式“叛逃”了。維基解密創建以來,伯格在公開場合出現的次數僅次於阿桑奇,被認為是維基解密的第二號人物。
2010年9月28日,伯格突然宣布離開維基解密,打算自立門戶。伯格時年32歲,是德國人。他的身材很像阿桑奇,又高又瘦,還戴著一副黑邊眼鏡,留著一縷小胡子。如果他獨自一個人走在大街上,是沒有人會注意到他的。伯格在多數時間,是待在自己在柏林的家中。他每天工作數小時,幾乎沒有休息日。
伯格曾化名丹尼爾·施密特,成為維基解密的第一任發言人。伯格參加過上百場有關維基解密的全球範圍內的媒體采訪,他還負責維基解密在德國的資金籌集工作。他曾多次向媒體傳達維基解密“揭露暴政”、“揭露政府和公司不道德行為”的宗旨。
“你要麼自己選擇透明,要麼‘被透明’。”伯格的這句話,一直是維基解密的名言,被許多人牢牢記住。
伯格曾是德國一家私人科技技術公司的網絡工程師。2006年12月,他與阿桑奇一道,參與了維基解密創建的籌備工作。可以說,伯格是維基解密的元老。他也一直是阿桑奇的堅定支持者。即使是阿桑奇陷入性侵害案後,伯格依然是力挺阿桑奇:“我認為,這完全是針對他個人的人身攻擊”,“我們繼續揭秘的宗旨並不會因此改變。”可是僅在一個月後,他卻出人意料地宣布離開,還帶走了維基解密團隊的幾名重要成員。
伯格解釋說,最終選擇離開的原因,並非來自美國軍方或其他壓力,“我們成立維基解密的目的就是為了揭露貪汙腐敗和權力濫用”。讓伯格離開的真正原因是來自維基解密內部。他說:“最近幾個月,我們發展得太快了,幾近瘋狂。我們在各個方麵都需要變得更加專業。”
以往,伯格和維基解密的幾個核心成員每天要更新網站內容,核查全球告密者上傳的材料。通常告密者上傳的材料有30%是胡亂編寫,或惡搞偽造的。剩下的材料,由數百位分布在全球的專家幫助審核材料。但是,維基解密出名之後,收到的材料越來越多,已有的這些人手根本無法應付,無法認真審查。此時,維基解密還勉強公布機密,就難免會出錯。伯格認為,過於重視大項目而忽視細節,是維基解密內部問題之一。
10月22日,維基解密公布40萬份伊拉克戰爭文件,有許多涉及的人名本應該被修改或隱去。因為這些一旦公布在網上,就很容易給涉及的人員帶來麻煩。可是,阿桑奇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一疏漏最終導致外界批評維基解密。伯格也對維基解密沒有認真審查阿富汗戰爭文件感到痛心。
當維基解密人員對阿桑奇的性侵害案提出批評後,伯格則將消息透露給了一名記者。阿桑奇指責伯格的做法,引發二人爭吵。伯格認為:“就拿瑞典對阿桑奇發起的強奸調查來說吧,我的觀點是,這是對阿桑奇的人身攻擊,和維基解密無關。但司法調查會牽扯他的時間和精力。我想,他最好能‘往後撤’一點,就能平靜麵對目前的困難,至少可以安心應付日常工作。可是阿桑奇把我的建議看成是對他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