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解密計劃拓展這一理念,讓接收文件的網站不僅限於報紙網站,並給予接收者一定時間去研究文件並撰寫報道。如果這段時間內沒有相關報道出現,開放解密將把文件轉發給另一個特定的接收者。開放解密隨後將發布基於文件撰寫的任何報道,以避免直接發布機密文件帶來的壓力。媒體自由報道者委員會執行主管露西·達利什表示,這種方式使開放解密更像互聯網服務提供商,而非內容發布者。她表示:“很明顯他們有很好的律師,他們知道這是避免追究責任的方式。”開放解密的做法顯然吸取了阿桑奇的教訓,將風險轉嫁給了公布秘密的媒體,而隻從中抽取利潤。
伯格希望人們能區別看待開放解密與維基解密。他表示無意卷入維基解密的巨大爭議中。伯格說:“我完全不了解那些外交電文,能置身事外,你們不知道我有多高興。”阿桑奇曾在采訪中談到,維基解密會選擇那些“最奪人眼球”的材料予以公開。伯格表示,這種做法容易使維基解密政治化、主觀化。開放解密隻是想成為一個中立的管道,隻有這樣網站才能持續發展。
開放解密將得到德國一家基金會支持,並將決定如何運營,避免開放解密受到類似維基解密的監管壓力。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政府機密項目主管史蒂文·阿福特古德表示:“對我來說,開放解密的關鍵元素是在發布過程中引入了編輯行為。這一點值得看好。”他表示,“開放解密的方式將推動有新聞價值的內容的發布,同時將避免侵犯個人隱私或知識產權,因為發布內容的新聞媒體將對內容進行控製。”他認為,基於這一原因,開放解密將更受政界歡迎,並避免引發爭議。
曾經幫助建立維基解密網站、地下卷宗的領導人約翰·揚說:“維基解密最終會被競爭對手,而不是政府打倒。現在已經有數百個網站在提供類似的服務,但多數人都沒聽說過。有些是為了錢,有些則為了更深層次的原因。”
同樣參與維基解密創始工作的數據安全專家勞裏表示:“這個概念不會消亡。有些東西如果想生存,你真的很難把它們封殺掉。看看我們不希望出現在網上的東西吧--網絡釣魚、垃圾郵件、色情內容,它們還不是都在那兒?”維基解密發言人克裏斯汀·拉芬森在倫敦說:“我們確實聽說伯格和其他人打算建立與維基解密相似的網站,我們祝他們好運。如果世界有越來越多的維基解密,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件好事。”
伯格說:“我已經跟阿桑奇共事了3年。直到今年年初,我都不認為我們會發展到如今的地步。或許是名譽衝昏了他的頭腦,抑或是認為能夠僥幸逃脫……當你開始說‘對阿桑奇的指控是誹謗’時,你其實就是在利用你所在組織的力量去保護一個人。”
除了伯格之外,維基解密的一個技術人員也已辭職,目標同樣是建立一個解密網站。
挑戰強權而“死”
美國《時代周刊》認為:“不管你怎麼看待這個人,他(阿桑奇)所做的事顯示了他的膽量。可問題是,他的下一個目標是俄羅斯--這個世界上最冷酷強硬的國家之一。”
在澳大利亞人眼中,阿桑奇單挑世界最強的政權,是被政治陷害的孤膽英雄。澳大利亞人作為流放地居民和流放犯後裔,自認為骨子裏流著反權威、反政府、追求自由的血。1880年在墨爾本監獄被吊死的挑戰政府的奈德·凱利,是澳大利亞人的英雄。現在,阿桑奇同樣是他們心目中的英雄。阿桑奇說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是扶助弱小、打擊強權,澳大利亞報紙驕傲地稱之為“澳洲羅賓漢”。
阿桑奇和維基解密當然還會繼續挑戰其他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