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組織》(3)(1 / 2)

首頁新聞軍事文化曆史

首頁>財經總館>管理營銷>偉大CEO必讀的50本書>11《組織》(3)

11《組織》(3)楊吉南京大學出版社

在兩位作者看來,這三組命題的假設並不矛盾,人具有全部三項假設,但不是任何論述組織理論的著作都接受這一觀點,學者們的關注點明顯不同。例如,在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中他傾向於把人當作工具,而一些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和政治學家強調態度與動機,經濟學家、研究計劃的學者、研究組織溝通與問題解決的心理學家則強調理性。此外,馬奇和西蒙還認為,論述組織行為的理論應該是考慮到組織中人的行為的工具性、動機與態度、理性限製的整體理論。但由於人和組織有限的理性,其決策並不必然是正確的。毫無疑問,馬奇和西蒙的總結延續了他們之前的論調,歸納一下,無外乎有限的理性、局限的決策。組織中的人,不管是普通員工還是企業領導,常常會被誤導或缺乏必要信息,無法準確地預計和分析其行為後果。哪怕他們的目標是明確的、穩定的,但麵對具體情境時也很容易變得含糊、不協調以及變化不定。所以,當麵對一度在組織經濟理論中占優勢且廣泛流行的觀點(該觀點認為組織行為是對外部環境的即時和獨特適應,決策僅僅取決於限製,因此,不用考慮決策過程的任何特征),他們選擇作出強有力的回應。他們指出,決策後果不僅決定於環境,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於組織和決策過程。有限理性引入大量不確定性而存在多種平衡,但不管怎樣,平衡的時間相對環境變化相當緩慢。外部環境實際上不是外在的而是(部分)由組織及其決策產生的。這些不確定的行為因素使組織決策不可能僅僅根據對“客觀”限製的了解作出預計。從這個意義上說,《組織》的出現是為了對肯定決策結果而否認決策過程重要性的傳統觀點的“反對”。由於馬奇和西蒙之前對“決策”有過長期深入的研究,因此表現在《組織》上的是大量的文獻綜述、豐富的模型構建和清晰的思維邏輯。當然,這不是一本好讀的書,較強的學術性使得它偏重於理性演繹,而非故事敘述(後者是一般商業暢銷書的慣用敘事手法),因此,讀起來多少有些艱澀。但不可否認,這的確是一本好書,在組織行為和決策理論領域,《組織》的地位毋庸置疑。

上章下章 [←]快捷鍵快捷鍵[→]

回到目錄回到讀書首頁

王立群讀《宋史》之宋太宗:最具改革精神的皇帝到底是什麼造就了宋代的繁榮與文明呢?

李鴻章政改筆記:大清官場筆記自揭裱糊匠一生吾國吾民最缺者,乃是踏踏實實把現居之屋裱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