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洹猶覺淺——站在袁世凱遺址上的暢想(10)(1 / 1)

本還有能力為中國做出更大貢獻的曆史上首任民選大總統,就因一個皇帝夢,終於走到真正孤家寡人的絕境。

袁世凱因稱帝而成為全民族的罪人。前雲南都督蔡鍔將軍稱病離京潛回滇省首舉義旗誓師“討賊”,西南各省立時群起響應。“護國戰爭”成了比“二次革命”更得人心的正義之戰。

京城的軍政要員也無不怨恨老袁,因為帝製一恢複,這些從青年學生時代即投身於推翻滿清的半生努力就全廢了。

剛搬出中南海不久的副總統黎元洪竟然杜門謝客,即使麵對他派去的說客,也一如既往地當起了“黎菩薩”--此公在鄂省當新軍協統時即有此綽號,麵慈心善,麵對敏感話題每每一言不發。

被從青島租界力請回京的國務卿徐世昌,居然也以不吱聲來表示內心的不滿,後來堅決辭職回到原籍河南做起了隱士。

他一手拉扯起來的北洋軍首領、陸軍總長段祺瑞,更是急脾氣一個,當即拉長了臉兼氣歪了鼻子--此人一激動鼻子就向一側微傾,他很無禮地回稟大總統兼幹嶽父說:這陣子風濕病犯了,穿不上鞋了。老袁一怒,正色道:芝泉!我看你氣色不好,去西山養病吧!段氏這一去,就再怎麼“召”也不來“見”了!

派去南方彈壓國民黨反叛的江蘇督軍馮國璋,不光按兵不動,反倒聯絡各地督軍來了一篇要求取消帝製、懲辦楊度等禍首的通電!

他最信任的政事堂機要局局長張一麐(同麟)則私下裏對人說:項城既受清廷詔旨建立共和,又被各省代表推舉為大總統,就應恪遵朝旨,順天應人。

還可惱的是東交民巷裏的外交使團,竟也對中國恢複帝製不表示讚同,本身就是君主立憲國體的日本國的公使,甚至稱現時不認為中國恢複帝製時機適宜!

他四麵楚歌,他萬般無奈,他窮途末路。他隻好在宣布實行帝製僅八十三天之後--民國十五年(1916年)3月22日,通電全國:取消帝製,廢除洪憲年號。

為時晚矣!各路人馬不依不饒,非要袁世凱退出大總統位子來不可!皇帝沒當成,總統竟也保不住了,這一下,袁世凱絕望了!此時,死對他和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最好的結局。

在此之前還算是英雄的袁世凱,由是成了“竊國大盜”、“獨夫民賊”、“亂世奸雄”。這些頭銜人們讓他一直戴到現在,而且,還將繼續戴下去,誠所謂“骨朽人間罵未銷”。

曆朝中國多少雄傑,為圓一個皇帝夢,成了令後世冷齒的跳梁小醜!

側身西望長谘嗟:皇帝夢,做不得!

朝代興衰,過客毀譽,一部中國近代史真夠人細細觀賞、品味的。

縱觀袁世凱的一生,無論是在他嶄露頭角的朝鮮生涯,還是在平定“拳匪”內亂的督撫任上,尤其在脅迫清皇退位的關鍵時刻,他都表現出了一個漢族政治家、軍事家應有的機敏與勇氣。這種機敏與勇氣導致的後果,也可以稱作“功勞”吧?

先說老袁早年。

那時,老袁還是小袁,不愛念書愛騎馬,所以也就考取不了功名。第二度鄉試失敗後,他既羞且憤地把自己所作的詩文付之一炬,慨然道:“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焉能齷齪久困筆硯間,自誤光陰耶!”隨後,他便帶著幾十家鄉的弟兄們跑到了山東的登州府,投奔嗣父袁保慶的好友、“慶軍”統領吳長慶當兵了。你看,袁世凱“參加工作”的動機稱得上是高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