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問題的答案不同,你的觀點和方案對他人的說服力也不同。如果你沒有一個結構框架支撐你的觀點,你會發現你很難說服別人,甚至有的時候都很難說服自己支持它們。

在內部會議上,奧姆威爾·格林肖總能得到各種各樣有趣的建議,但是這些建議能夠付諸行動的卻很少,原因就是提出建議的人往往隻是靈光一閃,他們找不到支持這些建議的理論和現實材料。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是不會冒巨大的風險去嚐試他們這些建議的。

由此可見,思維框架對於思考是多麼的重要。那麼,思維框架要如何建立起來呢?構建思維框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確立中心思想。一個思維框架必須有一個中心思想,你要弄清楚,自己要用這個框架分析什麼樣的問題、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或者這個框架就僅僅是一個啟發發散思維的結構?中心思想就像是目標,擁有目標之後,你才能確定思考的方向。

第二階段:增添邏輯結構。在確定了中心思想之後,你需要為你的框架加入邏輯結構,這種邏輯機構可以是因果性的推理,可以是發散式的思維導圖,還可以是批判式的創新。你可以選擇一種或者多種,它們是對框架的理論支撐,類似於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一個框架中的方法論越多,分析起問題來就相對越容易,當然,即便隻有一套方法論,隻要使用得當,一樣可以將問題很好地解決。

第三階段:掌握必要知識。必要的理論知識是構建思維框架所必需的,譬如想要建立一套解決成本管理問題的思維框架,而你卻不懂得何為成本控製,沒有聽說過何為產品生命周期,這肯定是不行的。如果將邏輯結構看作整套思維的方法論的話,那麼必要的領域知識就是解決和分析某個具體因素的方法論。一個完整的問題當中,需要分析的因素越多,需要掌握的知識也就越多。因此,如果沒有必備的知識儲量,你的思維框架也是不能做到無懈可擊的。

思維框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思考,還要根據理論的更新而進行不斷更新。不過,當它搭建完成之後,你便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解決一切可以被納入到框架體係中的問題了。

“在麥肯錫工作所明確掌握的一項技能,就是麵前有多條路可走的時候,我能夠保持頭腦清醒。這種技能,肯定適用於企業環境。我們的資源和資金都有限,這就決定了我們不可能什麼都做,因此,每一次都隻能走一條路。有了結構框架,就可以確定每一種選項的優先次序,避免走彎路,從而節約大量時間和精力。這一點至關重要。我們不一定要知道哪一條是正確的,但一定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太遠。”奧姆威爾·格林肖如是說。

在工作中,要學會掌握掌握“空、雨、傘”的思考方法,構建符合邏輯的思維框架,它會成為你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讓你擁有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的能力。

麥肯錫TIPS

事實、解釋、解決辦法,是順利解決問題的重要準備條件,我們不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要學會“空、雨、傘”的思考方法,構建一個思維框架,把問題係統而有邏輯性地進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