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用相同的框架結構去處理不同企業麵臨的問題,是不會有太好的結果的。因此,在分析和解決商業問題的時候,他們也非常注意在思維框架的基礎上增加很多對現實的考量,根據現實對框架進行調整,不過基礎依然是思維框架。

框架為何如此重要?因為它能夠將思考的過程係統化、程式化,對於思考的結論更具有支撐性。用麥肯錫內部的一句話就是“沒有結構框架,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讀者可以試著想一下,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你的觀點是如何表達出來的?在麵對問題的時候,你的解決方案又是如何誕生的?這些觀點和方案,在思考的時候是否使用了連貫的結構?或者是否至少強調了有必要保持內在的一致性和邏輯性?你的思考過程是否有縝密的邏輯線索?抑或是你的結論隻是隨意做出的,沒有任何邏輯支持?

這幾個問題的答案不同,你的觀點和方案對他人的說服力也不同。如果你沒有一個結構框架支撐你的觀點,你會發現你很難說服別人,甚至有的時候都很難說服自己支持它們。

在內部會議上,奧姆威爾·格林肖總能得到各種各樣有趣的建議,但是這些建議能夠付諸行動的卻很少,原因就是提出建議的人往往隻是靈光一閃,他們找不到支持這些建議的理論和現實材料。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是不會冒巨大的風險去嚐試他們這些建議的。

由此可見,思維框架對於思考是多麼的重要。那麼,思維框架要如何建立起來呢?構建思維框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確立中心思想。一個思維框架必須有一個中心思想,你要弄清楚,自己要用這個框架分析什麼樣的問題、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或者這個框架就僅僅是一個啟發發散思維的結構?中心思想就像是目標,擁有目標之後,你才能確定思考的方向。

第二階段:增添邏輯結構。在確定了中心思想之後,你需要為你的框架加入邏輯結構,這種邏輯機構可以是因果性的推理,可以是發散式的思維導圖,還可以是批判式的創新。你可以選擇一種或者多種,它們是對框架的理論支撐,類似於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一個框架中的方法論越多,分析起問題來就相對越容易,當然,即便隻有一套方法論,隻要使用得當,一樣可以將問題很好地解決。

第三階段:掌握必要知識。必要的理論知識是構建思維框架所必需的,譬如想要建立一套解決成本管理問題的思維框架,而你卻不懂得何為成本控製,沒有聽說過何為產品生命周期,這肯定是不行的。如果將邏輯結構看作整套思維的方法論的話,那麼必要的領域知識就是解決和分析某個具體因素的方法論。一個完整的問題當中,需要分析的因素越多,需要掌握的知識也就越多。因此,如果沒有必備的知識儲量,你的思維框架也是不能做到無懈可擊的。

簡單地用相同的框架結構去處理不同企業麵臨的問題,是不會有太好的結果的。因此,在分析和解決商業問題的時候,他們也非常注意在思維框架的基礎上增加很多對現實的考量,根據現實對框架進行調整,不過基礎依然是思維框架。

框架為何如此重要?因為它能夠將思考的過程係統化、程式化,對於思考的結論更具有支撐性。用麥肯錫內部的一句話就是“沒有結構框架,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讀者可以試著想一下,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你的觀點是如何表達出來的?在麵對問題的時候,你的解決方案又是如何誕生的?這些觀點和方案,在思考的時候是否使用了連貫的結構?或者是否至少強調了有必要保持內在的一致性和邏輯性?你的思考過程是否有縝密的邏輯線索?抑或是你的結論隻是隨意做出的,沒有任何邏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