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麵臨能源危機的時候,科學家們把目光再次投向了南極。南極是否藏有石油和天然氣?答案讓科學家們欣喜若狂。1973年執行深海鑽探計劃的美國鑽探船《格羅瑪·挑戰者》號,在南極羅斯冰架外的大陸架地區打了4個鑽孔,有3個鑽孔僅鑽到45米深度就噴出了大量的天然氣,可以推知該地區的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厚。近年來,科學家在南極大陸周圍海域進行了大量的海洋地質調查和地球物理調查,資料顯示有潛在油氣資源的沉積盆地多達7個,它們是威德爾海盆、羅斯海盆、普裏茲灣海盆、別林斯多晉海盆、阿蒙森海盆、維多利亞地海盆和威爾克斯地海盆。特別是最有含油氣遠景希望的羅斯海盆,麵積達77.2萬平方公裏。據科學家估計,僅在羅斯海盆、威德爾海盆和別林斯高晉海盆就蘊藏有150億桶的石油和3萬億立方的天然氣,前景非常驚人。
南極大陸的98%常年被冰雪覆蓋。冰蓋總體積多達2800萬立方公裏,平均厚度2000米,最大厚度4800米。南極大陸還有眾多的冰川,其中的蘭伯特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它充填在一條長400公裏,寬64公裏,最大深度達2500米巨大斷陷穀地中,以每年350米的流速滑向大海,構成埃默裏冰架。南極洲大大小小的陸緣冰架有300多個,其中的羅斯冰架麵積達到54萬平方公裏。在南極大陸周圍的海洋中,還漂浮著21萬多座體積不等的巨大冰山。這些冰山一般長度有幾百米,高出海麵幾十米,大的冰山長度有170公裏。1956年,美國科學家觀測到一座罕見的大冰山,長有333公裏,寬96公裏,高出海麵數百米。冰蓋、冰川、冰架、冰山和降雪,使南極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庫,全球90%的冰雪儲存在這裏,占整個地球表麵淡水儲量的72%。
如果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將會使全球海平麵升高60米,地球陸地麵積的2200萬平方公裏會被海水吞沒,世界上一些著名都市如紐約、東京、廣州都將成為一片汪洋。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有美國科學家提出,可以采取拖運南極冰山的辦法,來解決世界上嚴重缺水地區的困難。南極陸緣每年大約分離出來1200立方公裏的冰山。如果能把10%拖運到合適地點,這些水可以灌溉600—1000萬公頃的農田,或者供應5億城市人口的用水,這是多麼大膽的設想。實際上,利用南極冰山的科學研究一直也沒有停止過。南極的淡水資源,確實是今後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保證。
南極海域的海洋生物資源也數量驚人,僅富含高蛋白的磷蝦,大約就有10—50億噸,即使每年捕撈1—1.5億噸。就已相當於全世界總漁獲量的2倍,而且絲毫不會影響南大洋和南極的生態平衡。
南極—這是何等使人驚歎的資源寶庫。
第三章獨一無二的科研聖地
南極由於它遠離人寰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地球上最後一塊沒有汙染、最為純淨的土地,從而也成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科研聖地。
南極可謂是古氣候和古環境的檔案室。
氣候與人類的關係至為密切,與人類的生產、生活甚至生死存亡休戚相關。近年來,世界氣候變暖已成為科學家們的熱門話題,也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日益變暖的氣候會使南極冰蓋融化嗎?會因此而出現災難性上升嗎?氣候變化會導致環境的變化,我們的居住環境會發生什麼演變?變化的氣候和環境會不會危及人類的安全?要回答我們麵臨的一係問題,自然需要了解和考證過去氣候和環境的曆史資料。然而有觀測記錄的曆史氣候資料,最長的僅有幾百年,而真正有觀測資料的曆史環境資料則更短,隻有幾十年。但研究未來氣候和環境的改變,又必須以古氣候和古環境變化的資料為基礎。上哪兒去找這些資料呢?這道難題讓氣候學家和環境學家眉頭緊皺,一籌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