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相對穩定的生活,以及他們在步入冷酷的社會現實之前那種猶豫不決的
精神狀態。
《從此以後》的主人公長井代助是一個無職業的“高等遊民”,他頭腦聰敏,
對資本主義社會抱有清醒的認識。他認為在那樣的社會裏,職業隻會使人墮落。
他的朋友平崗本是個具有理想的實幹家,但在現實麵前累遭厄運,生活困頓,精
神上一蹶不振。平岡的妻子三千代,婚前原是代助的女友,代助看到平岡很愛她,
便成全了他們。三年之後,代助發現自已的這一行為並未能給三千代帶來什麼幸
福,便毅然拒絕了父兄通過金錢關係為他包辦的婚姻,下決心與三千代一起共同
創立新的生活。如果說《三四郎》中的廣田先生對社會的批判隻停留在一般的議
論和冷眼旁觀的立場上,那麼,到了《從此以後》,作者便讓自已的人物置身於
社會生活的激流之中,使得這種批判更深入、更直接了。在這部作品裏,作者通
過主人公長井代助之口,對資本主義社會世態的冷酷,道德的淪喪,精神的墮落,
給予有力的控訴,無情地嘲笑了統治階級被幸德秋水等進步人士的革命活動嚇破
了膽的虛弱本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勇於向封建道德習俗挑戰、勇於探索未來的
覺醒了的知識分子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繼《從此以後》之後,夏目漱激石於1910年創作了前《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作品《門》,反映了作家精神上的苦悶與動搖。這部小說描寫野中宗助和阿米夫
婦慘淡的人生際遇,充滿了悲涼和絕望的氣氛。這一方麵固然由於當時發生了
“大逆事件”①,給作家的創作造成了沉重的壓力;另一方麵也說明作家一旦放
棄冷眼旁觀的立場,試圖正視黑暗的社會現實時,又不免流露出無能為力的消極
情緒。
① 1910年,明治政府借口社會主義者幸德秋水等人對天皇圖謀不軌,實行
大逮捕,殘酷鎮壓進步的民主力量,結果被殺二十餘人。史稱“大逆事件”。
又稱“幸德秋水事件”。
總之,夏目漱石的前《三部曲》,是明治社會日本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一部
精神曆程史。作者根據自己豐富的生活經驗,通過細致的觀察和深入的研究,準
確地把握了那個時代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思想特征,生動地展現了他們的各個生
活側麵,具體地反映了他們對理想的追求和幻滅的過程,具有撼人心弦的藝術力
量,成為日本近代文苑中描寫知識分於的典範。同時,由於作家的筆觸過分囿於
人物的心理刻畫,縮小了觀察社會生活的視野,妨礙了進一步解剖現實的深度和
廣度。再者,夏目漱石由於階級出身和社會經曆的製約,使得他對同時代的知識
分子產生了偏愛。他的大部分創作,著力描寫知識分子的孤高性格和失意的心境,
忽視了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注意和關心,致使一些作品帶有悲觀主義的色彩。
盡管如此,夏目漱石畢竟不失為一位出色的現實主義作家,他在日本文學運
動中擔負著啟蒙主義者的任務,對日本近代文學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過重大的影
響,這一點必須充分給以肯定。
一
他從意識朦朧之中醒來的時候,那女子早巳和身旁的老爺子攀談開了。老爺子
正是那個從前兩站上車的鄉下人。三四郎還記得,火車剛要開動時,他嚷嚷著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