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序言:二十年後(15)(3 / 3)

這天清早,兩人吃過早飯,樂小義又去農貿市場賣帶魚。李雪蓮涮過碗盆,馬上接著做中飯。中飯做好,將做好的飯菜盛到碗裏,又用兩個飯盆分別扣到桌子上。然後坐在桌邊,寫了一張紙條:

小義,謝謝你,我走了。咋還你錢,我已經說過了,就不說了。

然後提上自己的提包出了門。出門並不是為了回老家,而是想找一個地方尋死。尋死的方式也想好了,就是上吊。上吊不是因為秦玉河死了,告狀的緣由沒了,今後無法再告狀了,這冤永遠無法洗清了;而是因為秦玉河的死,李雪蓮的告狀成了笑話。因為李雪蓮的告狀,已不是原來的告狀,二十年來,芝麻已經變成了西瓜,螞蟻已經變成了大象,現在芝麻和螞蟻突然消失了,告狀的鏈條斷了,使你無法告狀了,這鏈條的斷法,成了笑話,捎帶著整個告狀也成了笑話。不但今年的告狀成了笑話,二十年來的告狀都成了笑話。不但告狀成了笑話,告狀的人也成了笑話。芝麻自個兒飛走了,螞蟻把自個兒的窩兒給毀了。何況,今年又與往年的告狀不同,今年不但被人騙了人,還被人騙了身;這個騙身,傳得全天下人都知道了,李雪蓮真的成了潘金蓮,這樣的結局,也同樣成了笑話。告狀告不贏隻是個冤,告狀告成了笑話,就不是冤的事了,就成了羞。隻是個冤,還能活得下去;天天蒙著羞,就讓人無法活了。俗話說得好,“羞於活在人世”,就是李雪蓮現在的心情。還有,既然不想活了,既然想上吊,去哪裏上吊,也讓李雪蓮為難。按李雪蓮的想法,她想把自己吊死在仇人門前,吊死在趙大頭家門前,吊死在縣法院門前,吊死在縣政府門前,吊死在市政府門前,臨死也給他們添回堵;但因為她告狀成了笑話,現在吊死在人家門前,就顯得理由不足;非要這麼做,同樣也會成為笑話。不但活著成為笑話,想死在哪裏也會成為笑話,李雪蓮就死無葬身之地了。連這個死無葬身之地,說出去也會成為笑話。說別人死無葬身之地,是說這人可恨,或者是說他窮;李雪蓮死無葬身之地,竟是因為羞和笑話。

離開嶽各莊,李雪蓮邊走邊想,並沒有往城裏走,開始往郊區去。正因為死無葬身之地,李雪蓮也就解放了,想隨便找個地方,隨便一死了事。一直走到中午,來到一山坡上。這山坡密密麻麻種滿了桃樹。二十多天隻顧告狀和昏迷,沒留意外邊的景色。沒想到二十多天過去,初春之中,桃花竟開了。一山坡的桃花,正開得燦爛。李雪蓮走進桃花林,發現山窩裏有一個窩棚。窩棚敞著門,裏麵有鋪蓋卷和鍋碗瓢盆,地上還扔著些修剪樹枝的鋸子、剪子、梯子等工具,揣想是修剪桃樹的人,住在這裏。春天了,桃樹也該剪枝了。李雪蓮爬過山坡,又往下走;前山坡向陽,桃花開得更火紅了。李雪蓮來到桃花深處,看這裏景色不錯,心想:

“就這兒吧。”

看著滿山的桃花又想:

“說是隨便找個地方,誰知也不隨便。”

拉開自個兒提包的拉鏈,從裏邊掏出一根準備好的繩子。左右打量,選了一棵高大粗壯的桃樹,往樹杈上扔繩子。繩子搭在樹杈上,也掃下一地桃花。盤好繩套,又搬過一塊石頭;人站到石頭上,將脖子套在繩套裏,將腳下的石頭一踢,人就吊在了樹上。

但還沒等李雪蓮喘氣,她的雙腿,早已被一人抱住。那人邊往上舉李雪蓮的身子,邊喘氣,邊對李雪蓮發火:

“大姐,咱倆沒仇哇,你不該這麼害我!”

接著硬是把李雪蓮卸了下來。這人是個中年男人:

“看你半天了,以為你來偷窩棚的東西呢,誰知你尋死來了。”

李雪蓮有些不解:

“我死我的,礙著你啥了?”

中年男人又急了:

“你說得輕巧,這塊桃林,是我承包的。一到秋天,桃兒哪裏還值錢,主要靠城裏的人來采摘,沒看到山坡下有‘采摘園’的牌子嗎?大家要知道這裏吊死過人,誰還會來呢?”

李雪蓮聽明白了他的意思,同時也哭笑不得,自己真是死無葬身之地了。李雪蓮愣愣地問:

“那我該去哪兒呢?”

那人也愣愣地看李雪蓮:

“真想死呀?”

李雪蓮:

“人要想死,誰也攔不住。”

那人:

“因為啥呢?”

李雪蓮:

“這事兒一句兩句說不清楚。要能說清楚,我也就不死了。”

那人指指對麵的山坡:

“你要真想死,也幫我做件好事,去對麵山坡上,那裏也是桃林,花也都開著,那是老曹承包的,他跟我是對頭。”

又補充:

“俗話說得好,別在一棵樹上吊死,換棵樹,耽誤不了你多大工夫。”

聽到這話,李雪蓮倒“噗啼”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