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多說一句,現在有學者爭論說孔家搶運“洋狗”是以訛傳訛,其實孔二小姐是接機人員,而狗則是屬於外國人的。據黃炎培說:“狗非孔氏物,乃(美國)機師所有。”宋慶齡也證實事實如此。
在這篇報道轟動整個山城後,當局震怒。這時,《新民報》社的老板鄧季惺出麵了。她並沒有依照當局的意思開除浦熙修,而是通過上下打點、疏通關節,最後不僅保住了《新民報》的陣地,還保住了浦熙修的飯碗……
《新民報》是浦熙修一生中最為輝煌的地方,也是她幸與不幸的根,可以說如果沒有《新民報》和《新民報》的老板,也就沒有浦熙修後來的一切。
《新民報》1929年9月9日在南京創刊,先後出南京、重慶、成都、上海、北平(今北京)等版,主辦人是陳銘德、吳竹似、劉正華,總主筆是羅承烈,副總主筆是趙超構。
但是,主辦人陳銘德並不是真正的老板,真正的老板是他的夫人鄧季惺。
有這般能力的鄧季惺又是怎樣的人物呢?
鄧季惺出身於四川奉節的世代紳商之家,祖父三代都是當時的巴蜀商界名人。
她的父親鄧孝然曾任清末時中國銀行四川分行行長。
她的叔叔鄧孝可是引發辛亥革命的“保路運動”的宣傳鼓動急先鋒,參與創辦了四川谘議局機關報《蜀報》並曾擔任主筆。
她的母親吳婉是著名老同盟會員吳梅修的妹妹,北京女子高等師範畢業生,在重慶創辦過當地的第一所女子學堂。
鄧季惺14歲就考入了重慶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成為了惲代英、蕭楚女、張聞天的學生;27歲就和當時的愛國知識婦女,也是她的朋友曹孟君、譚惕吾等人發起組建了“南京婦女文化促進會”;28歲時又與馮玉祥的夫人李德全一起成立了南京婦女救國會。
鄧季惺的政治活動波瀾起伏,愛情生活也是一波三折。
1923年,16歲的鄧季惺(當時叫鄧友蘭)認識了女友吳淑英的弟弟、出身於江蘇武進官宦世家的吳念椿。
被人稱為“少年才子”的吳念椿和鄧季惺相戀後,為了與“友蘭”這個名字相陪襯,於是就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竹似”。
1925年,19歲的吳竹似從複旦大學新聞係畢業後就到南京中央通訊社做了記者,同年與鄧季惺結婚。22歲時,他與朋友陳銘德、劉正華一起在南京開辦了《新民報》。
但是天不遂人意,1931年7月,25歲的吳竹似因病去世了,此時他們最小的兒子才1歲多。就在鄧季惺悲痛欲絕時,吳竹似的好朋友陳銘德來了。再後來他們就相戀了,1933年1月,他們在北平結婚。
陳銘德是北京國立法政大學畢業生,創刊《新民報》後任社長,後來成為了中國報業的巨子。給他做過副刊主編的精英人物就有吳祖光、孫伏園、施白蕪、陳白塵等等。
這裏多說一句,現在有學者爭論說孔家搶運“洋狗”是以訛傳訛,其實孔二小姐是接機人員,而狗則是屬於外國人的。據黃炎培說:“狗非孔氏物,乃(美國)機師所有。”宋慶齡也證實事實如此。
在這篇報道轟動整個山城後,當局震怒。這時,《新民報》社的老板鄧季惺出麵了。她並沒有依照當局的意思開除浦熙修,而是通過上下打點、疏通關節,最後不僅保住了《新民報》的陣地,還保住了浦熙修的飯碗……
《新民報》是浦熙修一生中最為輝煌的地方,也是她幸與不幸的根,可以說如果沒有《新民報》和《新民報》的老板,也就沒有浦熙修後來的一切。
《新民報》1929年9月9日在南京創刊,先後出南京、重慶、成都、上海、北平(今北京)等版,主辦人是陳銘德、吳竹似、劉正華,總主筆是羅承烈,副總主筆是趙超構。
但是,主辦人陳銘德並不是真正的老板,真正的老板是他的夫人鄧季惺。
有這般能力的鄧季惺又是怎樣的人物呢?
鄧季惺出身於四川奉節的世代紳商之家,祖父三代都是當時的巴蜀商界名人。
她的父親鄧孝然曾任清末時中國銀行四川分行行長。
她的叔叔鄧孝可是引發辛亥革命的“保路運動”的宣傳鼓動急先鋒,參與創辦了四川谘議局機關報《蜀報》並曾擔任主筆。
她的母親吳婉是著名老同盟會員吳梅修的妹妹,北京女子高等師範畢業生,在重慶創辦過當地的第一所女子學堂。
鄧季惺14歲就考入了重慶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成為了惲代英、蕭楚女、張聞天的學生;27歲就和當時的愛國知識婦女,也是她的朋友曹孟君、譚惕吾等人發起組建了“南京婦女文化促進會”;28歲時又與馮玉祥的夫人李德全一起成立了南京婦女救國會。
鄧季惺的政治活動波瀾起伏,愛情生活也是一波三折。
1923年,16歲的鄧季惺(當時叫鄧友蘭)認識了女友吳淑英的弟弟、出身於江蘇武進官宦世家的吳念椿。
被人稱為“少年才子”的吳念椿和鄧季惺相戀後,為了與“友蘭”這個名字相陪襯,於是就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竹似”。
1925年,19歲的吳竹似從複旦大學新聞係畢業後就到南京中央通訊社做了記者,同年與鄧季惺結婚。22歲時,他與朋友陳銘德、劉正華一起在南京開辦了《新民報》。
但是天不遂人意,1931年7月,25歲的吳竹似因病去世了,此時他們最小的兒子才1歲多。就在鄧季惺悲痛欲絕時,吳竹似的好朋友陳銘德來了。再後來他們就相戀了,1933年1月,他們在北平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