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另類女人和她們另類的關係(1 / 3)

黃碧漪誤入風塵後,做的是妓而不是娼,同時又改名為李蘋香。因為李蘋香本身就是著名的才女,寫得一手好詩詞,於是她的品位和身價就不一樣了,很快成為了一名高等妓女。

高等妓女李蘋香在文人的圈子裏很有市場和影響。她的居室名叫“天韻閣”,她的好幾部詩文集也是以居室名命名出版的,如《天韻閣詩選》《天韻閣尺牘選》等,於是她也就被文人們授以“詩妓”之譽,成為了海上名花,聲名日盛。

在20世紀初的上海妓界,當時的“狀元”就是大名鼎鼎的賽金花。她以“曹夢蘭”之名在上海開“書寓”,不過到李蘋香出名時,她已經離開上海去了京津,所以李蘋香就自然成為了新的“狀元”。

成為海上名花後,李蘋香的關係網絡自然就擴大了,當時的名人雅士都和她有了交往。其中就有李叔同。李叔同字息霜,別號漱筒,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他的父親李世珍(字筱樓)是天津鹽商中的巨富之一,被人稱為“桐達李家”。

“桐達李家”的後代李叔同雖然不是巨富,但他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油畫、廣告畫和木刻的先驅之一,國際上聲譽甚高的知名人士。在他剃度為僧後,又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趙樸初先生對他的評價是:“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1901年夏天,李叔同與母親和妻子俞氏(天津衛茶商的五小姐)由天津遷往上海,這時他正因為讚同康梁變法而在此避禍。在上海,李叔同除了教課就和一班公子哥們經常出入於聲色場所,與上海灘的名伶名妓們打得火熱。

1902年,當李叔同第一次來到李蘋香的天韻閣時,兩人馬上就一見傾心,均有相見恨晚之感,於是便互相引為知己。

李叔同以“惜霜仙史”之名,贈給了李蘋香七絕三首,其中有一句是:“如何十裏章台路,隻有花枝不解愁。”此後,他除了去南洋公學給學生上課外,空餘的時間幾乎都是和李蘋香待在一起。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兩年之後,李叔同由於母親的病故深受刺激,就決意告別詩酒風流的上海洋場,遠赴日本留學。他與李蘋香是以詩相識,當然也是要以詩告別,於是又寫下《和補園居士韻,又贈蘋香》七絕四首作為離別贈禮。其中那句“夢醒揚州狂杜牧,風塵辜負女相如”,今天讀來仍然讓人淚落。

其實在和李叔同交往的同時,李蘋香和另外一個精英人物也是交往密切,他就是章士釗。

當章士釗之前聽到冒鶴亭等人在李蘋香的天韻閣雅集,就對李蘋香有了愛慕之心。這時,他正好來上海與黃興共創“華興會”,並商討起義的事,可是沒有想到竟被政府給逮捕了,幸虧審訊之後沒發現大問題,政府就將他無罪釋放了。

黃碧漪誤入風塵後,做的是妓而不是娼,同時又改名為李蘋香。因為李蘋香本身就是著名的才女,寫得一手好詩詞,於是她的品位和身價就不一樣了,很快成為了一名高等妓女。

高等妓女李蘋香在文人的圈子裏很有市場和影響。她的居室名叫“天韻閣”,她的好幾部詩文集也是以居室名命名出版的,如《天韻閣詩選》《天韻閣尺牘選》等,於是她也就被文人們授以“詩妓”之譽,成為了海上名花,聲名日盛。

在20世紀初的上海妓界,當時的“狀元”就是大名鼎鼎的賽金花。她以“曹夢蘭”之名在上海開“書寓”,不過到李蘋香出名時,她已經離開上海去了京津,所以李蘋香就自然成為了新的“狀元”。

成為海上名花後,李蘋香的關係網絡自然就擴大了,當時的名人雅士都和她有了交往。其中就有李叔同。李叔同字息霜,別號漱筒,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他的父親李世珍(字筱樓)是天津鹽商中的巨富之一,被人稱為“桐達李家”。

“桐達李家”的後代李叔同雖然不是巨富,但他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油畫、廣告畫和木刻的先驅之一,國際上聲譽甚高的知名人士。在他剃度為僧後,又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趙樸初先生對他的評價是:“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1901年夏天,李叔同與母親和妻子俞氏(天津衛茶商的五小姐)由天津遷往上海,這時他正因為讚同康梁變法而在此避禍。在上海,李叔同除了教課就和一班公子哥們經常出入於聲色場所,與上海灘的名伶名妓們打得火熱。

1902年,當李叔同第一次來到李蘋香的天韻閣時,兩人馬上就一見傾心,均有相見恨晚之感,於是便互相引為知己。

李叔同以“惜霜仙史”之名,贈給了李蘋香七絕三首,其中有一句是:“如何十裏章台路,隻有花枝不解愁。”此後,他除了去南洋公學給學生上課外,空餘的時間幾乎都是和李蘋香待在一起。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兩年之後,李叔同由於母親的病故深受刺激,就決意告別詩酒風流的上海洋場,遠赴日本留學。他與李蘋香是以詩相識,當然也是要以詩告別,於是又寫下《和補園居士韻,又贈蘋香》七絕四首作為離別贈禮。其中那句“夢醒揚州狂杜牧,風塵辜負女相如”,今天讀來仍然讓人淚落。

其實在和李叔同交往的同時,李蘋香和另外一個精英人物也是交往密切,他就是章士釗。

當章士釗之前聽到冒鶴亭等人在李蘋香的天韻閣雅集,就對李蘋香有了愛慕之心。這時,他正好來上海與黃興共創“華興會”,並商討起義的事,可是沒有想到竟被政府給逮捕了,幸虧審訊之後沒發現大問題,政府就將他無罪釋放了。

當李蘋香聽到章士釗出獄的消息後,就將他迎入自己的天韻閣中,因為章士釗的大名早已讓李蘋香仰慕不已。從監獄落入胭脂帳的章士釗自然是歡喜得無法形容,對李蘋香更是萬般愛戀,於是就特意化名“鑠鏤十一郎”,為李蘋香作了傳略一本,並請李叔同來寫序。李叔同當仁不讓,以“惜霜”的筆名寫了一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