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戲劇與曆史裏的姻緣糾結(1 / 3)

林素珊是石評梅的同學和密友,也是焦菊隱的第一任夫人。焦菊隱當年在燕京大學上學時就和林素珊同學。後來林素珊先去了燕大,又轉學到了北京女高師後,就和石評梅成了同學。

焦菊隱和林素珊戀愛後不久,也許是因為有石評梅的原因,他又想去法國留學,就去找李石曾幫忙。可是林素珊覺得焦菊隱出國留學就是想和自己分手,所以她很著急,就四處找人勸阻焦菊隱出國。於是也去走李石曾的路數,找到李石曾的夫人姚同宜幫忙。

當李石曾了解到這些原因後,他就轉而幫助林素珊,讓焦菊隱無法留學。同時,林素珊就這樣和李石曾熟悉了,但是當時他們誰也沒想到以後還會有一場姻緣。

在李石曾的安排下,北京市長何其鞏就推薦焦菊隱做了市立二中的校長,林素珊任副校長。焦菊隱沒有辦法,於是在1928年冬與林素珊在北京飯店舉行了婚禮。

他們的婚禮場麵也很盛大,賓客有幾百人,證婚人是國民黨元老吳稚暉。婚後,李石曾又讓焦菊隱在北京籌辦中華戲曲專科學校,李石曾任董事長,焦菊隱任校長,林素珊任副校長。可是由於種種原因,到了1935年,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出現了經營管理困難,焦菊隱被迫辭職。李石曾為了安撫焦菊隱就拿出費用送他到法國巴黎大學留學,並同意讓林素珊同行。

1937年抗戰爆發前夕,林素珊先回到了香港,第二年焦菊隱畢業後也來到了香港,但兩人卻在香港因感情破裂分手了,他們的兩個孩子也先後夭折。他們分手後,焦菊隱先後來到了廣西大學和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當教授,在這裏他遇到了22歲的女學生秦瑾。

1947年2月2日,林素珊和李石曾在上海舉行了婚禮,證婚人仍然是吳稚暉。婚後兩人來到了烏拉圭。1954年,林素珊病逝。

1956年,李石曾從烏拉圭返回台北,經過舊友齊如山的介紹,他結識了前“飛虎隊”飛行員的遺孀田寶田女士。一年後,李石曾與這位前輔仁大學社會科學係畢業的田女士結婚。這一年李石曾78歲,田寶田42歲。李石曾和田寶田生活了十多年後,1973年9月的最後一天李石曾在台北病逝,享年93歲。

1949年7月14日,焦菊隱與秦瑾戀愛9年後,也在上海舉行了婚禮。但是他們的婚姻生活卻很短,1961年冬,他和秦瑾離婚了。

1964年,焦菊隱和潘小麗結婚,但是兩年後他們又離婚了。1975年2月的最後一天,一代大師焦菊隱在北京終於走完了跌宕坎坷的70年。

焦菊隱去世後,人們在他的遺物中發現了一個小小的信封,上麵工工整整地寫著:“評梅唯一的筆跡。”信封裏珍藏的則是50年前石評梅寄給他的一張聖誕卡,上麵寫著:

林素珊是石評梅的同學和密友,也是焦菊隱的第一任夫人。焦菊隱當年在燕京大學上學時就和林素珊同學。後來林素珊先去了燕大,又轉學到了北京女高師後,就和石評梅成了同學。

焦菊隱和林素珊戀愛後不久,也許是因為有石評梅的原因,他又想去法國留學,就去找李石曾幫忙。可是林素珊覺得焦菊隱出國留學就是想和自己分手,所以她很著急,就四處找人勸阻焦菊隱出國。於是也去走李石曾的路數,找到李石曾的夫人姚同宜幫忙。

當李石曾了解到這些原因後,他就轉而幫助林素珊,讓焦菊隱無法留學。同時,林素珊就這樣和李石曾熟悉了,但是當時他們誰也沒想到以後還會有一場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