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康熙大帝(1 / 1)

——智擒逆臣鼇拜

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年,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清王朝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也是清王朝最傑出的統治者。

少年康熙帝心懷大誌,機智過人。

在康熙帝的父親順治帝駕崩之前,特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鼇拜四人為顧命大臣,輔佐少年康熙帝。

四位大臣雖在順治帝麵前發誓保證,但他們的做法卻是事事與康熙帝作對。

四位大臣中,鼇拜是個野心勃勃、專橫跋扈的人物,他貪汙受賄,結黨營私,瘋狂地擴張自己的權力和財富,並以維護祖宗之法為借口,把順治時期的某些進步改革一個一個地推翻。

到了康熙帝八年,鼇拜的權力更加膨脹,康熙與鼇拜之間的矛盾也日趨尖銳,而年已16歲的康熙帝在政治上也逐漸成熟。

康熙認識到要想發奮圖治,首先要整肅朝綱,那就非搬開鼇拜這塊阻擋國家事務正常進行的大絆腳石不可。

於是,他決意擒拿鼇拜,消滅鼇拜集團。

鼇拜在朝中的黨羽很多,不能硬下手,隻能用智取。

於是,康熙帝裝作一個好玩的青年,天天和一群同自己年齡相近的侍衛在一起練習摔跤,不太過問政事。

鼇拜見了這種情景,心中十分高興,因而也就放鬆了警惕。

康熙帝趁此機會,以下棋作為掩護,將親信大臣索額圖等人召進宮來,暗地商討好對策。

一切布置就緒,康熙突然召見鼇拜入宮。

鼇拜像往常一樣,有恃無恐大模大樣地隻身走進宮來,見了康熙帝,康熙帝出其不意地曆數了他結黨營私、圖謀不軌等罪行,並喝令左右將他拿下。

這時,事先埋伏的十幾名精於摔跤的少年,一擁而上,將鼇拜摔翻在地,捆綁起來,交付議政大臣審訊。

經大臣會議審定,鼇拜被定了30條罪狀,大臣會議請求將鼇拜革職斬首,族誅。

鼇拜請求晉謁皇上。

康熙帝降恩召見他時,他請年輕的皇上看他身上為搭救清太宗皇太極而留下的累累傷疤。

因此,康熙帝赦免了他的死刑,改判監禁。

不久,鼇拜死在獄中。

鼇拜的同黨也都被一網打盡。

這件事足以說明少年康熙帝的沉著果斷和機智勇敢。

康熙帝也由此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他真正親政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