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遊戲想到訪歐洲
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1862——1725),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
他製定的西化政策是俄國成為強國的主要因素。
近代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麵的發展史無不源於彼得大帝時代。
彼得在日爾曼外僑區遊戲時,領略了西歐的文明和先進的工業生產體係,從而萌生了到歐洲一些國家去學習的念頭。
彼得在克裏姆林宮正式宣布,將親自帶領使團出訪歐洲。
他的這一決定,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貴族們被嚇得目瞪口呆。
因為在俄國曆史上隻有一位皇帝到德國去拜會過亨利四世。
自此以後,曆代都不準許皇帝到國外訪問。
彼得把出國訪問團定名為“高級使團”。
訪問路線是由阿姆斯特丹出發,經柏林、維也納、羅馬、哥本哈根、威尼斯到倫敦,最後回國。
使團的任務是,聯合歐洲列強,共同對付土耳其。
招聘海軍、冶金方麵的專家和技術人才,采購槍炮、纜索和航海儀器等。
高級使團經過長途拔涉,訪問了許多國家和地區之後,於1698年8月25日回到莫斯科。
這次出國訪問,耗時18個月,花費高達300萬盧布。
彼得這次出國訪問除建立了反瑞聯盟,得到人才和物資等方麵的收獲外,更大的收獲是看到了國家的落後和國防上的軟弱。
建立良好的秩序和堅固的國家是彼得治國的基本思想。
歐洲之行,使他的這一思想更加明確和堅定了。
彼得深刻地認識到,俄國的國家秩序已遠遠不能適應國防戰略的需要,必須加以整頓、改革,否則就無法打敗土耳其、瑞典,無法打通黑海、波羅的海的海上通道,縮小與歐洲各國工業發展和國防實力的差距。
必須動大手術將束縛俄國發展的精神桎梏徹底打碎。
彼得的歐洲之行,打破了俄國的舊傳統,使俄國走出國門,向西歐強國學習,進行軍事、行政和經濟等多方麵的改革,把在黑暗中昏睡的俄國喚醒,從此改變了俄羅斯民族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