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空間範圍內的人,則感到事事不順,因為他的支持網絡太狹窄。
因此,如果你想成為出類拔萃的人,就不要忽視人際交往,而是否會處世則直接關係到你人際交往的效果。特別是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千萬不要抱怨人際關係的複雜,也千萬不要以為脫離他人,自己什麼都可以幹。你應該做的是,盡快組織好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絡,並學會一些維護網絡的技巧,利用人際關係為自己謀前途。
如果到了30歲左右,你還沒有建立起固定的、層次分明的人際關係網絡,那你的人際交往肯定出現了問題,離成功還有很遠的距離。當然,人際關係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來的,它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一生的時間來培養。
問問自己,能為別人做什麼
你為什麼喜歡和你身邊的朋友交往?想一想,或許你會這樣告訴自己:
我喜歡和他交往,因為他很有才華,跟他在一起總能啟發我的思路!
我喜歡聽他說話,太幽默了,每次都讓我笑得合不攏嘴,非常開心!
他能給我溫暖,雖然他不能在金錢上給我多大幫助,但他能在精神上給我鼓勵。
我傷心的時候,他懂得安慰我,聽到他的聲音,我就不再那麼難過了。他能給我安全感。
他是一個善良的人,每當我有困難,他都願意幫我!……
有的人,你願意與他交往,是因為他能給予你你所需要的;而有的人,我們不願意與他交往,是因為跟他在一起對你“沒什麼好處”。這種現象可以追溯到我們小時候,小的時候,父母對我們的人際交往常常提出要求,“和成績好的同學玩!”“別和那些小混混玩在一起!”當我們和那些優秀的、條件不錯的朋友交往時,父母會滿意,而當我們和那些品行不端、背景複雜的朋友打成一片時常遭到父母的反對。因為父母知道我們會從朋友身上有意無意地得到一些什麼。
第一部分 第1章 人際關係是成功的重要因素(3)
當我們懂事後,我們的這種需求便更加清晰起來。對我們有幫助、有好處的人,我們當然喜歡與之交往。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提出,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相互給予彼此所需要的。有的人把這種交換叫做人際交往的互惠原則。盡管你可能認為把人際交往和需求交換聯係在一起庸俗,或是褻瀆了你與朋友間真摯的友情,但是這種交換的本質卻是不能否定的。
我們所說的這種交換,並不是像市場上的買賣關係一樣,是物質品的交換,它同時也包含了非物質品的交換,比如,情感、信息、服務等各方麵的交換,也就是我們說的“好處”。
然而,發生在人際交往中的交換與發生在市場上的交換所遵循的原則是一樣的。也就是人們都希望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換的過程中得大於或者至少等於失。不然,人們就無法保持心理平衡。
經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兩個關係很好的朋友,一個朋友找另一個朋友借了一筆錢之後就消失了,久久不還,結果這兩個朋友的關係漸漸疏遠了,甚至彼此成為敵人。有時候所謂的“好朋友”是經不起考驗的。
人們的一切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持,都是人們根據一定的價值觀進行選擇的結果。那些對於自己來說是值得的人際關係,人們就傾向於建立和保持。而那些對自己來說,不值得的,或是失大於得的人際關係,人們就傾向於逃避、疏遠或者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