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領導和同事麵前留下一個好印象,爭取工作上的成功,她非常勤奮,不僅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還幫助同事,任勞任怨,勤懇負責任,積極向上。平時她也刻意地注意細節,穿戴整潔。領導無意中說的話她也記在心上,這讓領導覺得她是個很細心又有耐心的人。連她最討厭的那個同事受到領導表揚的時候,她也附和著他人一起微笑地祝賀他。她給同事和領導留下了認真可信的良好形象。
她在工作上遊刃有餘,與同事相處融洽,很快她就得到了提升的機會。
這個女孩所表現出來的這些品質不過是她人格特征的一部分,而正是這個麵具讓她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想說的是,麵具並不代表著虛偽,它最大的功能是讓別人看到你想展現的一麵,隱藏自己的某種不便表露出來的情緒,讓你與周圍的環境相處和諧。
當然,一個人如果過分沉溺在自己所扮演的某個角色裏,而長期壓抑自己的本性,就會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中,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感到很累。
所以,我們要會在適當的時候,把麵具卸下來,在親人和朋友麵前,展示一個真實、放鬆的自我。
獲得他人的關注和重視
有一個年輕人,為了找工作,已經筋疲力盡了。他說:“現在找工作怎麼這麼難?一個禮拜了,連一次麵試的機會都沒有。哪怕每天能有一次麵試的機會,也能讓我見到一點希望啊!”他現在覺得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的確,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很大。有很多學業優秀、能力強、有抱負的年輕人,空懷了一腔熱忱,但不為人所知,因此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深深地打擊了他們求職的信心。
因此,我覺得,如何讓人“遇到”你,如何讓人“重視”你,應該是很多年輕人不得不⊿
禮儀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人們處世待人的準則。
遵循禮儀,交際應酬就會得心應手、遊刃有餘,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和諧、順暢;違背或偏離禮儀,往往會事與願違,事倍功半。無論與任何一個人打交道,我們都需要待之以禮。
外表是第一張名片
初次見麵,有人一見如故,也有人兩看相厭。第一印象決定著今後的關係發展是否順利。
當你看到一個人在公共場合穿著髒兮兮的衣服,口中大罵髒話,你肯定不願意接近他;相反,當你看到一個衣著整潔的人,在公交車上友好地給一個老人讓座,你對他便會有信賴感。
盡管我們一再說,看人不要以貌取人,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但是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我們常常犯以貌取人的錯誤。不僅年輕人如此,一些充滿智慧的中年人也會這樣。因為第一印象給他人一種“感覺”,而這種“先入為主”的感覺決定這個人對他人的態度。
印象的形成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的。在對人的總體印象形成上,第一印象所獲得的最初信息要比後麵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這在心理學上叫做“首因效應”。第一印象一旦建立起來,對後麵獲得的信息的理解和組織有著強烈的定向作用。由於人的心理具有保持認知平衡與情感平衡的特點,人們傾向於使後來獲得的信息的意義與已經建立起來的觀念保持一致,為此,人們對於後來獲得的信息的理解,常常是根據第一印象來完成的。
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體會,第一次上某專業課的時候,發現老師講得一點都不吸引人,你馬上就會得出一個結論,這個老師講課不怎麼樣;下次,即使這個老師講得再好,我們也覺得他的課上的並不好。甚至有時候,在電視上第一次看某個新演員的時候,他正扮演一個反麵角色,你非常討厭,以至於今後他扮演了正麵角色,你也覺得他演得一點都不像,仍然是那個讓你討厭的壞人。
在生活和工作中,首因印象對我們的影響也是無處不在。在招聘麵試的時候,考官對你的第一印象會影響他對你的認識;在與客戶談判的時候,對方對你最初幾秒鍾的判斷,會影響他是否跟你合作;在交友或是相親的時候,對方會因為你不經意的一個小動作,而決定是否與你繼續交往。
丁潛是個看起來很有主意的年輕人,畢業後沒有去做上班族,而是自己開了一個飯館。小飯館的飯菜有特色,但是生意卻一般。有個朋友給他指點,說店麵再裝修一下,把相鄰的兩個店麵也一起租下來,擴大規模,形成影響。
這個朋友的表哥是一個家境富裕的房地產商。由朋友牽線,丁潛希望這個房地產商給自己的飯館投資,能幫自己一把。不久,丁潛就和他的潛在投資人見麵了。但是,見麵不久,對方就提前離開了,並做出了不給他投資的決定。
丁潛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裏做得不夠好,於是問朋友。朋友告訴他,表哥說,看你的外表感覺你愛吹噓,缺乏商業經驗,第一次見麵連西裝都不穿,給人一種太隨意、做事馬虎、浮躁的感覺。
與丁潛有著同樣經曆的年輕人張濤,也因為第一印象失分而失去了一份獲得理想工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