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沒有人告訴你’?你主動問過其他同事或來問過我嗎?如果你懂得主動請教別人,你會犯這麼嚴重的錯誤嗎?”

我們要善於與別人合作,善於主動認識別人、主動請教別人、主動關懷別人,隻有這樣,我們才可能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我們人生成功的關鍵所在。

打招呼是一種好習慣。

比如,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小美十分受人歡迎。她個性開朗大方,一遇見認識的人,即使隻是點頭之交,有的甚至根本不太記得對方的名字,她都會朗聲一一向對方打招呼問好。也許一開始跟她不甚熟悉的“普通朋友”會被她爽朗的招呼方式嚇一跳,但是一次兩次之後,無形中便製造了廣大人脈的機會,也是一種基本的社交禮貌。當然,小美並非每次向別人打招呼時,都能獲得善意的回應。

打招呼是對等的,有人跟自己打招呼,立刻回聲招呼才是基本禮儀。麵對討厭的人時,一般人都會不由自主想回避,這種做法是錯的。愈是討厭的人,愈要控製自己的情感,積極地去接近對方。禮貌這種東西就像交通規則一樣,別人不遵守並不代表自己也可以不遵守,就算沒有人要遵守,自己也非得堅持到底不可。

少一點設防心理。

在生活中,我們會有一些設防心理。人與人之間在交往中有意或無意采取措施的設防行為就是設防心理。在兩個人獨處的時候,我們不時地會有些防範心理;在人多的時候,你會感到沒有自己的空間,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在;你的日記總是鎖得很緊,這是怕別人奪走你的秘密。為了這些,你要設防。這種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過於防禦別人,則會對你的人際關係起到負麵作用,阻止你與他人的正常交流。

平時與朋友間保持聯係。

主動與人聯係。建立“關係”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要與別人失去聯絡。不要等到有麻煩時才想到別人。“關係”就像一把刀,常常磨才不會生鏽。若半年以上不聯係,就會變得生疏。所以主動聯係顯得十分重要。試著經常打電話,有空的時候發一個E-mail,休閑的時候發一則問候的短信,或者聯上QQ聊上幾句都是簡單有效的方法。

年輕人要主動的事情:

1.有機會把自己主動介紹給別人。在晚會上、飛機上、工作中,任何地方都可以這樣做。

2.主動交換名片,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名字。

3.主動詢問對方的尊姓大名、職位、生活以及工作單位。

第三部分 第5章 巧妙靠近他人的技巧(3)

4.準確記住對方姓名及職位,在談話中,別忘記稱呼對方的職位。

5.如果想進一步與新朋友加深交往,你可以給他們寫信、打個電話或登門拜訪。

變成他人的“自己人”

要想跟他人處理好關係,或是讓關係更加親密,你要做的是,將自己變成他人的“自己人”。所謂“自己人”,是指對方把你與他歸於同一類型的人。人們總是喜歡和與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所以往往對“自己人”所說的話更信賴、更容易接受。

一旦成了他人的“自己人”,那麼,人際之間的摩攃事件與心理衝突會大大減少,就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什麼事情都好說了。

100多年前,林肯引用一句古老的格言,說過一段頗為精彩的話,他說:“一滴蜜比一加侖膽汁能夠捕到更多的蒼蠅,人心也是如此。假如你要別人同意你的原則,就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實朋友,即‘自己人’。用一滴蜜去贏得他的心,你就能使他走在理智的大道上。”

1858年,林肯在競選美國上議院議員的時候,在伊利諾斯州南部進行演說。那時蓄養黑奴的惡霸們平時對廢奴主義者就非常仇恨,當然對林肯到此做反對奴隸製的演說恨之入骨,並發誓隻要他來就置他於死地。演說之前,林肯說:南伊裏諾伊州的同鄉們,肯特基的同鄉們,聽說在場的人群中有些人要和我作對,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我也是一個和你們一樣爽直的平民,那我為什麼不能和你們一樣有著發表意見的權利呢?好朋友,我並不是來幹涉你們的人,我也是你們中間的一人,我生於肯特基州,長於伊裏諾斯州,正和你們一樣是從艱苦的環境中掙紮出來的,我認識南伊裏諾斯州的人和肯特基州的人,也想認識密蘇裏的人,因為我是他們中的一個……

林肯根據聽眾的情況,簡明扼要地把自己與聽眾相關的情況、經曆加以介紹,使聽眾形成“認同感”。他的話竟把可能麵對的敵對怒視變為大聲喝彩,據說還有原打算與他作對的聽眾成了他的好朋友。

有這樣一位年輕人。他應聘幾家單位都被拒之門外,感到十分沮喪。最後,他又抱著一線希望到一家公司應聘。在此之前,他先打聽該公司老總的曆史,通過了解,他發現這個公司老總以前也有與自己相似的經曆。於是,他如遇知音。在應聘時,他就與老總暢談自己的能力、經驗與求職經曆,並談了對所應聘職位的設想及應聘成功後將怎樣開展工作。果然,這一席話博得了老總的賞識和同情,最終他被錄用為業務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