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輕人很聰明,他懂得通過尋找自己和老總相似的經曆以及為該公司考慮來入手,拉近與老總的距離,讓老總感到親切,從而得到老總的賞識。
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自己人效應”。把自己當成他人的自己人,能在心理上與他人產生共鳴,找到與他人溝通的連接點,特別是在說服別人的時候,可以消除他人的逆反心理,拉近與他人的心理距離,使他人更容易接受你的觀點和情意,讓他人覺得你是真正在為他考慮。
在上麵的這個故事中,年輕人巧妙地利用了“自己人效應”。為了讓對方接受他的觀點和態度,他首先把對方與自己視為一個群體,向對方傳播一些他們能接受並喜歡的觀點或者思想,然後再悄悄地將自己的觀點和思想滲透和組織進去,使對方產生一種印象,似乎“我們的思想觀點是相似的”。彼此的態度和價值觀相同,就會使對方感覺到你與他有更多相似的地方,從而很快地縮小你們的心理距離,讓對方更願意接受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第三部分 第5章 巧妙靠近他人的技巧(4)
因此,要想使對方接受你的觀點、情感,你就必須把對方視為與自己一體,或把自己視為對方的“自己人”,這樣雙方的心理距離就近,溝通起來事半功倍。
要把自己變成他人的自己人,也要掌握一些技巧,比如下麵的這些:
1.找出自己與他人的共同點。應強調雙方一致的地方,使對方認為你是“自己人”,從而使你提出的建議易於被接受。比如上麵的故事中,林肯把自己看成與暴亂的民眾一樣的“率直的平民”,那個應聘的男青年讓老總意識到兩人有相同的經曆與觀點。同時,也需要掌握一下說話的技巧,比如多說“我們”、“咱們”,少說“你”、“我”。
2.使雙方處於平等的地位。你要想取得對方的信賴,先得和對方縮短心理距離,與之處於平等地位,這樣就能提高你的人際影響力。隻有平等的雙方才有和諧的交流。無論你是過於自信覺得高人一等,還是自卑覺得不如別人,都是不對的。當別人問你的鞋子價格時,最好說出和他那雙差不多的價格;當別人埋怨餐廳的咖啡不好喝的時候,千萬不要說你愛喝!
⑨思⑨兔⑨網⑨
3.給人以“可信度”。讓他人覺得你所說的話是真實的,而不是為了迎合他人故意編造的。在人際交往中,你的話語必須使人感到你說得在行、說得中肯、有道理,才能增強信息傳遞的效力。
4.優化你的個性品質。人的內在品質是產生持久吸引力的關鍵,而有些個人的性格特征會阻礙人與人之間的吸引,不利於“自己人效應”的產生與發展。人們一般都喜歡真誠、熱情、友好的人,討厭自私、奸詐、冷酷的人。
給予他人所需要的
有一句話叫“投其所好”。如果你身上有他人所需要的東西,他人必定會對你感興趣。而這種東西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比如他人所需要的讚美、能力、安全感等等。
昨天,在小區散步的時候,一個小朋友拿著一幅畫朝我奔過來。我還沒看清他是誰,他就非常迫切地問我:“阿姨,你看我的這幅畫畫得好嗎?”
我這才想起來,這是我前幾天在小區公園玩的時候認識的一位小朋友。
當時,這個小朋友拿著畫筆,趴在長凳上畫畫,我就坐在他旁邊。他畫了一個冒著炊煙的房子,房子前麵有幾棵樹,雖然我看起來完全是“抽象派”的作品,但他自己卻是非常自豪。這個男孩非常開朗,主動把畫遞給我看。
為了迎合男孩的自豪心理,我假裝很感興趣的樣子,故意看了很大一會兒,並讚美他的畫有意境,還一再表示他的畫很好。小男孩高興極了。
沒想到,他今天看到我後,一眼就認出了我,還主動拿出第二幅作品讓我判斷。這次,我當然又誇獎了他。他笑得很燦爛。
在這裏,我並不是提醒大家要懂得讚美的藝術,而是告訴一些20多歲的年輕人,給予他人所需要的。其實,如果你換個對方感興趣的話題,結果可能就會不一樣了。
有個人,功利心非常強,他的成功欲望也非常強。他每每與人交往的時候,首先會考慮這個人對自己有什麼樣的利用價值。也許與小張交往,以後向銀行借錢會比較容易;也許與小李交往,我會得到一些免費的信息;也許與小王交往,他的辦公室會借給我……他對周圍的人懷著期待之心、算計之意。他總是盤算著接觸的人會給他帶來哪些好處,而且這種傾向表現得非常明顯,而他對朋友的付出則是很小。比如,跟朋友一起吃飯,他總是不掏錢;別人找他幫忙的時候,他總是有很多的借口拒絕。久而久之,他的朋友們都遠離他了。
第三部分 第5章 巧妙靠近他人的技巧(5)
前麵我們說過人際交往的交互原則,在交往的時候,我們有所付出,也有所收獲。隻有付出和收獲保持平衡時,交際的雙方最愉快。一個人隻有通過這種方式,建立起來的社會關係才是最穩定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