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製度,這似乎是不證自明的。而日本官僚製度的精髓就是存在著一個從戰前的“帝國高等文官考試”而來的一個困難而且公平,所以才具有極高權威的“國家公務員Ⅰ種考試”,一般中央官廳課長以上的官員必須經過這種考試的選拔,這種製度不僅杜絕了人情任用,血緣任用,保證了官僚隊伍成員的優秀,使得這支官僚隊伍所操縱的國家行政機器能夠有效運轉,而且還從自尊心上保證了官僚隊伍的士氣,也防止了低級腐敗舞弊案子的發生。
原來的“帝國高等文官考試”也好,現在的“國家公務員Ⅰ種考試”也好,已經有這麼多篇幅來描述其公正性了,怎麼還會有人懷疑其公平,而且這種懷疑還能在社會上得到共鳴呢?
“公正”也好,“公平”也好,都有兩個層次上的意義,一個是競爭過程中的公正和公平,還有一個則是競爭結果的公正和公平,現在日本人指責官僚係統的“公正”,實際上是在有意混淆這兩類公平公正之間的區別,在要求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結果公平。
有一個中國觀眾很熟悉的日本電視劇《跳躍大搜查線》就是一個很典型這種例子。那裏麵展示的日本警察係統基本上是真實的,通過解剖這個係統就可以發現問題之所在了。
在日本有三種方法可以成為警察。第一種是通過“Ⅰ種考試”而被警察廳錄用的成為所謂職業官僚;第二種是通過“Ⅱ種考試”而被警察廳錄用成為所謂準職業官僚,第三種是通過各都道府縣的人事委員會組織的屬於“Ⅲ種考試”的察官錄用考試而被各都道府縣警察所錄用。
《跳躍大搜查線》中有用“本店”“支店”之類的隱語來代表“警視廳”和“警察署”,實際上在警察組織中還有一個“本社”,也就是“警察廳”。警視廳並不是中央衙門,隻是東京都警察的意思,在日本主管警察的是警察廳。在警察廳裏工作的全部都是國家公務員,起碼是準職業官僚,警視廳裏就隻是地方公務員了,而在警察署和下麵的派出所裏就隻是一般警察了。
但是如果升到了“警視正”級別以上,則不管工作地點在哪兒都是國家公務員了。
“警視正”是個什麼級別呢?日本的警察分為九級,最低的是巡查,往上分別是巡查部長,警部補,警部,警視,警視正,警視長,警視監和警視總監。
高中畢業生在通過了各地的警察官錄用考試之後,首先要去警察學校學習十個月(大學畢業是六個月),然後去現場實習八個月(大學畢業七個月),再回警察學校學習三個月之後才能成為正式的警察官,級別是巡查。
每次晉級之間一定要三年的現場實際工作經驗,當然還要通過勤務態度考核,最後還有一個規定的晉級考試。對於一般警察來說工作經驗和勤務態度可能還不是問題,但是繁忙的現場工作使得準備晉級考試十分困難。一般來說能在30歲時候升到巡查部長就已經屬於“牛人”之類的,在巡查部長的級別上退休的警察比比皆是,甚至還有當一輩子巡查的。在巡查的級別上退休實在太可憐了,一般在退休之前再給一個級別裏沒有的“巡查長”作為榮譽級別。
可是通過了“Ⅰ種考試”而進入警察廳的高等公務員們的級別則是從“警部補”開始,通過了“Ⅱ種考試”的那些準職業官僚們的級別也是從巡查部長開始,就是說職業官僚們至少比小警察要少奮鬥十五年,即使是準職業官僚也比小警察要占個十年的便宜。
這個差異可不小,所以小警察能升到“警視正”以上成為國家公務員的在日本警察史上也是屈指可數的。日本的小警察們最津津樂道的就是山本昌二,此人小警察出身,最後居然爬上了滋賀縣警本部長,級別為警視監!一般來說小警察中的最牛人也就隻能爬到各都道府縣警察的課長一級,部長是全國幾年才有一個,而且也就隻能是交通部,地域部和生活安全部,也就是相當於中國的交警和片警戶籍警,重要的部門是不可能的,至於警察廳內小警察出身的課長到現在還沒有出現過,知道了這個背景,就更能理解《跳躍大搜查線》裏的一些場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