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前景,提出改革方案和測算改革成果,如果能弄出名堂就可以對以後的人事評價產生影響,所以年輕人對參加這種自由學習會的熱情很高。

日本政府衙門的這種“自下而上”的政策決定過程很能夠發揮年輕人的積極性,這也是日本官僚的自尊心的由來之一:“雖然收入並不比別人更高,但這個國家確實是自己在管理著”,而且這種“管理著國家”的說法不是一句空話,能夠從這種現實的製定或修正政策的過程中得到實感。

這次的學習會是由公益事業部裏各課的課長助理和一些係長(相當於中國的科長)所組成的,他們在這個問題上取得了共識也就是公共事業部的官僚們已經取得了共識,至於這個公益事業部的共識能否推廣到全通產省範圍成為通產省共識就要看這些官僚們能否說服主管他們的資源能源廳官房以及通產省官房同意並承認他們的共識了。日本政府衙門內“官房”這個機構一般相當於中國的“辦公室”,是一個在官僚組織中權力很大的部門,說起來要通過這兩個部門需要十幾個主管長官的同意,但實際上真正在管的就隻有兩個人:資源能源廳官房和通產省官房裏的法令審查委員。就資格來說,這兩個人的資格比公益事業部計畫課長要稍微長一兩年,基本上屬於同年代人,從進入通產省開始關係應該不錯,隻要計畫課長把方案提出去,被否決的可能性一般不大,而這兩個關鍵人物通過了,省內其他人再反對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計畫課長把這個設想提了上去,以下的過程在日本政策決定過程中叫做“稟議”,因為由計畫課長提出的方案叫做“稟議書”,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如果同意這份稟議書就在上麵蓋章。這次正好遇上了好機會,由於慣例的人事調整,資源能源廳官房和通產省官房裏的法令審查委員這兩個人都換上了公益事業部出身的人,這兩個人從一開始就都參加了公益事業部對於修改《電力事業法》的共識過程,所以在上麵蓋章是理所當然的。而既然這兩個人在稟議書上蓋了章,其他的人基本上找不出來拒絕蓋章的理由,這樣,通產省內的共識就算達成了,下一步是省外的共識了。

這次的動作想得到省外的共識難度很大。一般來說對全行業或者部分行業明顯有利的動作容易得到理解和支持,但這次行動的目的是企圖打破壟斷,引進競爭機製來降低電費價格,所以不可能在行業中得到支持。這樣隻能通過行政監察手續和一連串的審議會(即聽證會)來爭取行業之外的理解和支持。

所謂“行政監察”就是專門為了政府衙門和企業對著幹,得不到行業支持時候所使用的法寶。日本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中均設有專門機構來對有關的行政從合法性和效率性等方麵進行評價,將評價結果轉達給各主管大臣或地方行政機構首腦作為“勸告”,這樣主管大臣或地方行政機構首腦就可以根據這個勸告進行裁量,以決定是否需要改善。

這次通產省祭出了這個法寶,時隔三十年再次請求總務廳對於電力和煤氣進行行政監察,結果總務廳在1993年7月30日拿出了一份《有關能源問題的行政監察報告》,確認有必要修改對電氣銷售商的資格認定手續。

接下來就是各種各樣的聽證會了,在1994年秋天成立了電氣事業製度審議室來專門討論這一修法問題,最後終於在1995年2月內閣審議通過之後向國會遞交了對於原有的120項條款中的90項進行了修改的《電氣事業法改正案》,這個法案於7月份獲得通過成立。

四十六.政治家們卷土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