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人真的為國為民考慮本身就是不現實的。
這段時候在日本有一位叫橋下徹的政治家,風頭很健,提出了把大阪府和大阪市並起來成為“大阪都”的構想,為了實現這個構想,他甚至辭去大阪府知事的位置去競選低一級的大阪市市長。他在說到“為國為民”口號時是這麼說的:“政治家們都喜歡說為國為民,但我不是,我是為了滿足我的權力欲望和榮譽感才當政治家的,而滿足權力欲望和榮譽感隻有通過‘為國為民’才能實現”。
實際上所謂“權力欲望和榮譽感”對於政治家來說也是一種奢侈,絕大多數政治家所考慮的僅僅是如何混過下一次選舉而已,這就是民選政治家大多資質平庸,而一旦上台之後的所作所為更加平庸的原因。
而官僚們則不同,首先他們是被嚴格的資格考試所選拔出來的,這就保證了他們的資質,而且他們的身份是受保障的,“官僚不犯過失不受處分”這一條在所有國家的公務員製度中都是一樣的,這種沒有後顧之憂的立場才有可能使得官僚們能夠真的“為國為民”,也就是在考慮問題時從國家的利益而出發,而政治家產生機理就注定了要求政治家為國為民是荒謬的,而政治家們的實際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
五十八.來了一個民主黨
在爭奪行政權力上,政治家和官僚存在著一種互為天敵的關係,然而人總是要相互共處的,解決的方法不一定非得搞一場你死我活的文革,除了妥協之外還有一種更加直接的方法就是互相勾結,族議員的誕生就是這樣的一種解決方法,所以在自民黨在掌權的時代除了口頭上經常在喊反官僚的口號之外,並沒有什麼實際行動。一來有互相勾結的關係,二來從長期執政的經驗出發,自民黨也知道自己的斤兩,沒了官僚幹實務,光靠這幫議員們肯定什麼也玩不轉,所以雖然在權利分配上和官僚有點矛盾,但在並沒有發生重大衝突。
但是其他政黨就不一樣了,尤其是那時還在野的民主黨。
民主黨和自民黨最大的不同就是年輕,有朝氣。這個年輕不僅體現在生理年齡上,也在思想理念上反映了出來。和長期執政,世襲議員成群的自民黨相比,民主黨聚集了一批大多出身於各種要求改革現有秩序的市民運動的議員,尤其還有一批鬆下政經塾出身的人,這是民主黨的特色。
鬆下政經塾是鬆下公司的創業人鬆下幸之助所讚助的一個旨在培養將來的日本政治領導人物的學習研究機構。每年通過考試和推薦招收大約10名22歲到35歲的年輕人進行四年(現在為三年)的政治學,經濟學和財政學的封閉式教育培養。現在日本有31名眾議員,7名參議員,10名地方政府首長和24名地方議員出身於這個“鬆下政經塾”。
自民黨內出身於鬆下政經塾的人不多,出任過要職的就更少了,有過大臣經驗的有伊藤達也和高市早苗,現在仍然在自民黨中樞的隻有擔任政調會長的逢澤一郎。而民主黨內的鬆下政經塾勢力就很大了。比如現任總理大臣野田佳彥就出身於鬆下政經塾,還有當過民主黨代表,國土大臣,外務大臣,現在仍然在民主黨內擁有很大影響力的前原誠司,曾經在鳩山由紀夫內閣中擔任總務大臣的原口一博,現在外相玄葉光一郎,國會對策委員長樽床伸二,菅直人內閣的內閣官房副長官福山哲郎等。
其實為什麼自民黨裏鬆下政經塾出身的人不多的理由在前麵已經出來了。鬆下政經塾隻是訓練和培養人,並不為他的學生刻意安排前程。從鬆下政經塾出來之後真要當上政治家還要得到各政黨的支持,而自民黨連自己的二世三世都照顧不過來,很難空出名額給外人,而民主黨則是個年輕的政黨,比較開放,世襲的空間還不多,能夠支持一些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