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談判者依然掙紮在渴求的泥潭裏。
在勞務糾紛中,這種事很常見。實際上,管理層的常用策略就是找到很自負、很需要被重視的“員工代言人”。這些人最渴望的就是向大夥兒說:“要不是我,這份協議根本簽不下來。我簽下這份協議,保全了咱們工會。”他們最想要的就是在談判中受重視,他們渴望被看重,所以很容易被管理者利用和操縱,成為“兩麵派”,充當上層的傳聲筒。假如工會人員不同意降薪,他們就覺得沒必要這麼鬧,或者說管理層不會改變主意。管理者抓住他們中的一個,向其灌輸假信息,這樣,他回去後就向大家發話了:“不能再這樣鬧下去了。我在上麵有熟人,他們說再這樣下去,工廠可能倒閉。”我在工會裏呆過,親眼目睹過這種不可◎
與此類似,林肯的平庸裝束也是有意為之。他深知,得到人們信任才能領導人們。他就是這樣做的,他白宮辦公室的門總是敞開的。他接待所有來賓,對窮人富人一視同仁。他的口才無人能比,但他從不強詞奪理逞口舌之利。他跟人交流,並深信每個人都有價值。用今天的話說,林肯屬於非“精英”階層。其實,他跟科倫坡都在誘惑別人感覺“好”。他們是怎麼做的呢?都是通過外表不那麼完美,風度不那麼良好來讓別人感覺好。我真的認為林肯是用自身的這個特性拯救了美聯邦。少了它,在那艱難的戰爭歲月裏,人們和士兵就不會追隨他。
感覺好就是感到舒服、安全,這是心理學上最簡單的定義。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每個人都在苦苦尋求著舒適與安全。嬰兒渴望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因為那是他們的舒適和安全之源。當他們慢慢長大,他們的要求就更多了,他們渴望被認同、被傾聽、被喜歡。可是,我們真的需要所有這些嗎?不見得。這種需求伴隨著我們的整個青春期(真難以想象),直至長大成人,這時我們又開始追求認同、肯定、成功……
在大庭廣眾之下和同齡人麵前,你願意暴露出弱點嗎?不,永遠不!你需要展示自己的強項和資本。你的強項可能是你見多識廣、外表漂亮、個性迷人或者你英俊、勇敢、足智多謀。不管它到底是什麼,你會本能地流露出來。這是你能並且想向整個世界展現的東西。
因此,你喜歡拿自己跟別人比較。你是超人一等還是落後一點?當你跟不如你或跟你類似的人一起時,你會感覺舒適。兩人會很快聊起來,也不怕惹惱對方。然而,與文化修養、社會背景、知識才智等方麵高你一籌的人一起時,你會感覺不好,樹起防衛心理,變得易攻擊、易仇視或湧起其他種種不良情緒。別人衣著整齊、幹淨清爽時,你卻披著一頭亂蓬蓬的長發,你會感覺如何?肯定感覺不自在,很難暢談,小心翼翼,生怕被別人看作傻瓜或蠢貨。
分析此情此景,你注意到沒有:人們總喜歡在感覺不好的人麵前感覺良好。別人某方麵不如你時,你感覺不錯。許多人熱衷於看肥皂劇,因為裏麵的角色比自己生活得還糟糕!
然而,聰明的談判者知道:談判中,隻有一個人必須感覺良好,那個人絕對不能是你。
對此,一些人要麼嗤之以鼻,要麼大惑不解。可是,的確如此。它能幫助林肯調動選民和軍隊,也能幫助你。林肯深深知道:要想在談判中獲勝,就得善用“感覺不那麼好”這件武器。讓對方感覺更好,你才能擊潰對方的防線,才能像林肯或科倫坡那樣,讓一切盡在掌握。
林肯的做法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