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牧者逐水草,很不方便。黃帝發明了井,人們才有可能到遠離河流的地方去開發。當時的人還不會蓋房子,穴居野處,構木為巢;又是黃帝教給人們“伐木構材,築作宮寶,上棟下宇,以避風雨”。
黃帝有四妃十嬪。正妃為西陵氏,名嫘祖。次妃為方雷氏,名女節。又次妃為彤魚氏。最次妃名嫫母,長相醜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黃帝的敬重。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它們是:姬、酉、祁、己、滕、蒧(草花頭下麵鹹)、任、荀、僖、佶、儇、衣。
黃帝的正妃嫘祖出生在今四川省鹽亭縣金雞鎮嫘祖村金雞青龍山。她在任西陵部落酋長和西蜀聰明首領時,就因安邦治國有方而深受人民愛戴,嫁黃帝為正妃後,嫘祖不僅溫柔賢淑,而且心眼靈巧、能幹,“旨定農桑,法製衣裳,興嫁娶,尚禮儀,架宮室,奠國基”。本來,蠶隻有野生的,人們還不知道蠶的用處,縲祖教人民養蠶,總結出一套喂蠶、繅絲、織帛的經驗,因此人們稱她為“先蠶”。從此人們既會製衣,又會作冕,還能製鞋,從上到下都裝束起來,徹底改變了上古時代穿樹葉獸皮的原始習慣。她生了玄器侯、昌意侯二子。昌意侯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是五帝中的“顓頊帝”。
在黃帝周遊巡視天下時,嫘祖病逝,黃帝諡嫘祖為“祖神”。根據嫘祖遺囑,將其運回她的出生地,並命令嫫母指揮祀事,監護靈柩。嫫母不但有非凡的組織能力,黃帝還授給她“方相氏”的官位,利用她的相貌來驅邪。
第一部分:千古一帝秦始皇
人文始祖軒轅黃帝(8)
黃帝手下集中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他們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比如,文字學家倉頡,造出了象形文字;音樂家伶倫分出十二音階,配成樂曲;精通數學的隸首,製定了各種度量衡等等。
關於倉頡造字還有一個令人噓唏不已的故事。相傳倉頡是黃帝的史官,在他發明漢字之前,人們是用結繩的辦法來記事的。最初,倉頡也是這樣做的,他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不同的牲口、食物等,用繩子打的結代表一個數目,但時間一長,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繩結都記了些什麼,連他自己也忘記了。於是,倉頡就想造出一種簡單易記的符號,記下某件事情。
這樣,倉頡就在當時的洧水河南岸的一個高台上的屋子裏住下來,專心致誌地造起字來。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長時間也沒造出字來。有一天,倉頡正在思索的時候,突然看見天上飛來一隻鳳凰,嘴裏叼著的一件東西掉了下來,正好掉在了倉頡麵前。倉頡拾起來一看,上麵有一個蹄印,可倉頡認不出這是什麼野獸的蹄印,就問正巧走來的一個獵人。獵人看了看說:“這是貔貅的蹄印,它與別的野獸的蹄印不一樣,別的野獸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
倉頡聽了獵人的話很受啟發。他想,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畫出圖像,大家都能認識,這不就是字嗎
從此,倉頡便注意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征來,譬如日、月、星、雲、山、河、湖、海,以及各種飛禽走獸、應用器物等。他按照這些東西的特征,畫出圖形,這樣就造出了許多象形字來。比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的模樣繪的;“月”字,是仿照著月牙兒的形態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爪”字,是觀察著鳥獸的爪印塗的……這樣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倉頡造的字也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