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已經夠了,武則天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皇帝寶座上,給門閥士族勢力以毀滅性的一擊,使這塊板結的土壤開始鬆動,也給黑沉沉的男人世界以沉重的一擊,使中國的男人們終於被迫正眼看看女人,也重重地當眾打了中國宗法觀念的一記耳光,讓中國男人從此不敢忘記中國女人的威力。
我們決不做把男皇製換成女皇製的無聊之想,隻是想通過武則天的成敗,看看女人為中國曆史注入的活力,這對於從深層裏解放我們的思想,或許不無好處。
也許是武則天這位中國曆史上惟一的女皇開了女人做皇帝的先河,引得韋後、太平公主甚至安樂公主這樣的女人都躍躍欲試;也許是武則天的雄才大略顯示了女人的威力,使得中國的貴族婦女不甘再屈居人下或是屈居宮中,在武則天以後,唐中宗的皇後韋後、韋後的女兒安樂公主以及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居然都想當皇帝,而且屢試身手,弄得烏煙瘴氣,朝野不寧,確也算得中國曆史上的一大奇觀。
可惜她們既無其才,又無其德,剩下的隻是一種野心。因此她們實際上隻是想當女皇的野心家、陰謀家而已。
第四部分:先智後昏的後唐莊宗李存勖
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唐玄宗(1)
唐玄宗(公元685-762年),名李隆基,又叫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從公元712年到756年在位,他開創了唐朝的鼎盛時期,但從他開始唐朝也走上了下坡路,即從安史之亂開始,唐朝逐漸衰落下去。 縱觀唐玄宗一生,雖然他造成了唐朝的衰落,但他畢竟創下開元盛世的局麵。而在這一時期政治的開明,科技、文化的發展,對後世造成深遠的影響。因此唐玄宗是我國封建社會曆史上一位頗有爭議的皇帝,他的一生前期勵精圖治,英明有為;後期縱欲荒政,昏庸出奇。因此曆代史學家對唐玄宗的評價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說他是過甚於功,有的說他是功大於過,真可謂“蓋棺尚不能定論。”
英雄出少年
李隆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孫,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嫡孫,唐睿宗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出生的時候正是武則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時候,
李隆基幼時聰明伶俐,很得祖母武則天的喜愛,一歲半即被封為楚王。他五歲時,武則天廢唐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大周。 他九歲時,母親竇氏被武則天秘密處死。 公元705年,張柬之、桓彥範等大臣乘武則天身患重病之時,發動政變,迫使武則天將皇位傳於唐中宗。
所以李隆基小時候經曆了如此錯綜複雜的宮廷變故,這促使他形成了意誌堅定的性格。他小時候就很有大誌,在宮裏自詡為“阿瞞”,雖然不被掌權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見。
他七歲那年,一次在朝堂舉行祭祀儀式,當時掌管京城守衛的金吾將軍武懿宗大聲訓斥侍從護衛,李隆基馬上怒目而視,喝道:“這裏是我李家的朝堂,幹你何事?竟敢如此訓斥我家騎士護衛!”弄得武懿宗看著這個小孩兒目瞪口呆。武則天得知後,不但沒有責怪李隆基,反而對這個年小誌高的小孫子備加喜歡。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為臨淄郡王。
唐中宗即位之後,立韋後為皇後,韋後野心勃勃,她總想和武則天一樣,嚐嚐做皇帝的滋味。在武則天死後,中宗懦弱無能,結果朝政大權漸漸落到了韋皇後和她的女兒安樂公主之手,可韋後並沒有多少才能,她和安樂公主以及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等人相互勾結、狼狽為奸,朝政腐敗不堪。原來發動政變恢複唐朝的功臣、宰相張柬之被他們貶官驅逐,太子李崇俊被殺。韋皇後效仿原來武則天的做法,讓自己的兄長韋溫掌握大權,對於女兒安樂公主的違法賣官鬻爵也不加製止,大加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