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曾派人到江南一帶捕捉水鳥,有人上諫,認為這樣做妨礙農作:“道路觀者,豈不以陛下賤人貴鳥也?”唐玄宗看到如此尖銳的言辭,不僅不怪罪,反而予以獎勵,並立即停止捕捉水鳥。

第四部分:先智後昏的後唐莊宗李存勖

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唐玄宗(3)

治理邊疆

唐玄宗初年不僅對內政進行有效的治理,對於邊疆也進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將原來丟失的領地重新奪了回來。

早在唐玄宗即位之前,北方邊境已是危機四伏。在武則天做皇帝的初期,即公元686年,契丹的李盡忠利用當時的民族矛盾,煽動部下反叛唐朝,而且攻占了營州。武則天派兵反擊,結果失敗。此後,在公元703年,安西地區的碎葉鎮也被突厥攻占,致使絲綢之路最後斷絕,嚴重影響了唐朝的聲譽和外貿經濟。

北方的領土在唐朝初年曾經統一,而且設置了單於、安北都護府,分別管轄長城內外到貝加爾湖的廣闊地區。到了武則天主政以及做皇帝時期,突厥人經常騷擾邊境,還攻占了蔚州(現在河北的蔚縣)和定州(現在河北定縣),迫使唐朝將安北都護府南遷。

為了重新統一北方,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為收複北方領土做準備。這主要是對於兵製進行了改革。原來的府兵製由於均田製的破壞,致使農民逃亡,影響了軍隊的兵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對於軍事不太重視,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時,士兵逃跑現象極為嚴重,軍隊戰鬥力也很低,無法和強悍的突厥軍隊抗衡。

723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張說的改革主張,建立雇傭兵。從關內招募到軍士十二萬人,充當衛士,這就是“長從宿衛”,也叫“長征健兒”。這次改革是從府兵製到雇傭兵製的轉變。此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將這種製度推廣到了全國。這種製度使原來的府兵輪番到邊境守衛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邊境守衛之苦。同時,這種雇傭兵還為集中訓練、提高戰鬥力提供了保證。

除了對兵製進行改革之外,唐玄宗還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軍措施,如頒布了《練兵詔》,命令西北的軍鎮擴充軍隊,加強訓練。同時,任命太仆卿王毛仲為內外閑廄使,全力負責軍用馬匹的供應,這使短缺的馬匹及時得到了補充,提高了戰鬥力。另外,為徹底解決軍糧問題,玄宗又命令擴充屯田範圍,在西北和黃河以北地區大力發展屯田,增加糧食產量。

在做好了充分準備後,唐朝逐步把營州等地收複,長城以北的回紇等族也自動取消了獨立割據的稱號,重新歸附唐朝。安北都護府也恢複了,唐朝重新行使對長城以北土地的管轄權。

西域地區政權的恢複經曆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收複碎葉鎮,第二階段是重新恢複了絲綢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來。

唐朝時期,唐政府對外貿易十分頻繁。當時與七十多個國家發生來往。唐朝政府鼓勵各國商人來中國貿易,不許官吏加重稅收。因此,大批外商都十分向往來唐經商,唐朝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以至如今外國人仍稱華人為“唐人”,可見這影響的深遠。當時四方來朝,不可一世。同時,唐玄宗還十分開明,他讓不少外國人來中國經商、定居,學習外國優秀之處。當時的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

繁榮經濟

唐玄宗抑製奢靡,提倡節儉。公元714年,為了向大臣們表示決心,唐玄宗下令將內宮貯藏的一些珠玉錦繡等堆在殿庭前焚毀,規定後妃以下不得服珠玉錦繡,全國上下不得采取珠玉、刻鏤器玩、織造錦繡珠繩,違者決杖一百。他還將皇宮裏用不著的宮女遣送回家,禁止貴族驕奢縱欲,反對厚葬,在他的倡導之下,奢靡之風基本得到抑製,淳樸之風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