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超過了以前的任何一個時代。

談兵論史的朋友,有的善於考證細節,有的樂意“揭秘翻案”,有的崇拜英雄、時刻為自己的偶像呐喊搖旗,也有的在烽煙裏寄托個人願望、恨不能穿越時空去稱王稱霸。人各有誌,這都無可非議,但就我個人而言,我更願意把所謂的“戰史”當作政治史、社會史,甚至思想史來看待,我更關注戰場環境中人的思想變化以及戰爭壓力下社會矛盾的衝突,因為我覺得,雖然戰爭的勝敗早已過去,但隱藏在以往那些戰爭中的社會規律卻依然存在,說不定能夠影響現在和將來。

如今,有關戰爭題材的文學作品汗牛充棟。英雄的事跡在人們的傳唱中充滿了傳奇色彩,鐵血豪傑的光輝形象在人們的心目中宛如天神,於是很多人願意相信英雄天生就是可以適應戰爭的,相信隻有戰爭才能夠使英雄的性格得以張揚。很多人以為勇敢的戰士就一定會喜愛戰場,就像優秀的演員一定會眷念舞台一樣……但我知道事實並不是這樣的,至少我所知道的老兵們都從內心裏深愛著和平。戰爭對他們而言隻是人生曆程中的一段插曲,他們更看重生活本身,看重貫穿生活之中的誠實、認真和公平的理念。

在我的眼裏,英雄原本隻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們從來就不是水火不侵、刀槍不入的戰神。

誠然,戰爭需要神話,但研讀過曆史的人就會知道,神話和謊言一樣都會掩蓋真相本身。所以我想把自己知道的幾則老兵的故事告訴大家,希望大家能夠理解英雄們非凡業績背後的平淡心境,希望大家能夠明白,隻有真正珍愛生活的人才能夠勇敢地麵對戰爭。

戰場和英雄的傳說永遠會給人們帶來衝動,但是,當我們崇敬烽火中的勇敢和光榮的時候,請不要忘記了諸葛亮祠堂前的那句話——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第三章

馬甲小時候,爹媽是修水電站的,家就住在工地上。那時候的住宅都是一溜平房,中間的住戶房間少,兩邊的住戶房間多。馬甲家住的那排房子,左邊盡頭是老鄧家,右邊是老王家,老鄧頭和老王頭都是老工人,都參加過抗美援朝,還都立過功。

老鄧老王都挺能生孩子,隻不過老鄧家生了六個兒子,一個閨女也沒有,老王家卻是清一色的五個丫頭,氣得老王經常打老婆。老鄧和老王關係極不好,彼此爭吵打鬧頻繁(老鄧太瘦,打不過老王),可鄧家孩子卻和王家孩子關係極好(王家老四後來還嫁給了鄧家老二),所以老頭打架,兩邊子女從不幫忙。剛開始的時候,書記還來勸架,說你們都是複員軍人應該有覺悟什麼的,老王眼一瞪回答:“覺悟?老子揍他就是幫他提高覺悟!”書記以後就不露麵了。

馬甲小時候也不喜歡老鄧,覺得他不僅小氣而且愛占小便宜,比如他拿公家的紅油漆去和農民換雞,然後又把雞賣給馬甲家,比如馬甲親眼看見他在玉米地裏偷糧食……現在馬甲成家了才明白,三十多塊錢的工資,農村老婆六個兒子,不這麼做真會餓死人的。

老王頭的形象則光輝得多,他是起重工,體格強壯嗓門洪亮,他的老婆不但漂亮而且有文化,是技術科的描圖員。

老王老婆有文化,自己卻沒文化,他是要飯的出身。在當時,複員軍人、立過戰功、要飯出身,這都是響當當的紅色招牌,所以有次學校裏搞憶苦思甜,就請老王做報告。

會場上,老王站直身體、手撫話筒、山東口音、聲情並茂:“在萬惡的舊社會,俺們漁民窮啊,天天吃魚、天天吃魚,俺腿腳利索,就去濟南要飯了……”天啊,馬甲家想吃魚,得憑票,還得排隊,可人家老王解放前就能天天吃魚了。當時底下就有人嘀咕“敢情老王要飯不是因為餓,是想換換口味啊。”王家老五是馬甲的小學同班,小丫頭本來就不樂意她爹宣布她家要飯的事,現在再聽別人這麼議論,登時就氣哭了。在那天的憶苦思甜大會上,高呼口號、情緒激動的人很多,但真正流出熱淚的,估計就她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