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任江南道監察禦史僅僅兩個多月,改任浙江杭嘉湖道。在浙江,他積極甄選人才,建議興修海塘水利。當時,擔任浙江巡撫的是陳若霖。
陳若霖(1759—1832),字宗覲,號望坡,福州螺洲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進士,嘉慶間先後任雲南、廣東、河南、浙江巡撫。道光元年(1821)升為湖廣總督,次年調任四川總督。道光四年(1824)授工部尚書並管順天府尹事務,同年調任刑部尚書,直到逝世。陳若霖為官清正,注意興修水利,精通法律,善於斷案。福建流傳的《陳若霖斬皇子》的戲,雖然情節純屬子虛烏有,但卻十足表現了這位巡撫的剛直不阿。
陳若霖是林則徐的同鄉前輩,又同樣為人正派,這就為林則徐在浙江施展政治抱負提供了有利條件。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當時杭州城內確實非常繁華,但農村卻民生凋敝。土豪劣紳稱霸鄉裏,魚肉百姓,水利失修使原本就很艱辛的生活更加艱難,民眾生活苦不堪言。林則徐一上任,就發布告示選拔人才;經過甄別,對書院的諸生按名次發放津貼,不隨課升降而有變動,還對優秀士子進行獎勵。他還支持並實際主持了修海塘一事。
這一年,陳若霖接到朝廷命令,辦理蕭山、山陰、會稽三縣水利工程。據《文忠公年譜草稿》記載,林則徐深入實際,勘查發現“舊塘於十八層中,每有薄脆者攙雜”,提出新塘采石必須選擇堅厚的。竣工後,“新塘較舊塘增高二尺許”,並在“舊製五縱五橫之外添樁石”,海塘十分堅固。
林則徐還致力於整肅歪風。如果社會風氣不正,社會問題就難免層出不窮,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好過。當時杭州城風氣不佳,官吏和地痞流氓相勾結,開放“花會”聚賭,詐騙錢財。林則徐深感花會聚賭是地方上最大的禍害,他決定予以取締。每遇到官員在場包庇的情形,他就立刻毫不留情地將對方革職查辦。
在陳若霖的支持下,這一切事務都得到有序進展。林則徐沒有忘記這位巡撫給他的幫助。道光十二年(1832)陳若霖在天津病逝,林則徐在江蘇巡撫任上恭恭敬敬地書寫了 《陳若霖墓誌銘》以紀念這位清廉剛直的同鄉。
在杭州,林則徐革除弊政大刀闊斧,匡扶百姓細致入微,他渴望以此為契機,多做好事、實事,實現經世致用的理想。然而,沒料到的是,僅僅這麼幾項措施,就給他帶來了巨大的阻力。他為官清廉,不畏權勢,行事果敢,不假情麵,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同僚的不滿。平時迎來送往,他本著節儉精神從來不鋪張浪費,而官場中其他人已經奢華慣了,就看不慣林則徐的做派,更不可能理解他的苦心。不少親朋好友知道他做了官都來找他辦事,而林則徐堅持原則,不肯壞了規矩,又得罪了一些親友。另外,他一心整肅歪風、打擊惡勢力,也觸犯了不少貪官汙吏的利益。這麼一來,有人對林則徐冷嘲熱諷,也有人不斷傳出攻擊誹謗他的流言蜚語。官場的汙穢,這些官僚的庸俗和歹毒讓林則徐心寒,他不禁對官場感到厭倦,甚至失望透頂。
道光元年(1821)8月21日,林則徐接到父親林賓日病危的消息,心中焦急萬分。他便以照顧父親為由辭官而去。照顧父親可以暫時告假,何至於辭官呢?這顯然違背了“經世致用”的一腔理想。究其原因,顯然還是官場的惡濁積習令林則徐氣憤。但是,林則徐麵對這樣的官場沒有選擇妥協、順從,而是選擇以離職的方式表示不滿和抗爭。在他乘船返回家鄉期間,妻子鄭淑卿在船上生下三女林普晴,返回福州時,林賓日已經病愈。看到父親康複了,身體安好,林則徐也鬆了一口氣。
林則徐在家一直閑居到次年三月間。父親林賓日、母親陳帙和家鄉的父老鄉親都不支持林則徐辭官的決定,而且他在家鄉也不知用什麼技能求生,隻有再到官場去做事。於是,道光二年(1822)3月24日林則徐離開家鄉北上,赴京補官。事實上他心中依然有做些實事的渴望,他深深懂得,“經世致用”豈是掛在嘴邊說說那麼簡單?既有經世致用的誌向,就應該做好準備直麵追求理想之路上的種種坎坷和艱難。如果經世致用的道理人人都懂,且人人都像對待吃飯睡覺那樣隨隨便便就能做到,那麼,還值得把這當作一種誌向、一種情懷、一種抱負嗎?經世,首先不是就要麵對世界上的種種嗎?隻有麵對種種世相,才能解決種種問題……林則徐的主師曹振鏞、房師沈維也一直為他在朝廷斡旋,道光帝早已經知道林則徐任內的卓越政績,便特地召見、誇賞他,破格為他複職。6月13日,林則徐得到聖旨:“著仍發原省以道員用。”這可以說是來自皇帝的知遇之恩。
史料記載,道光帝於6月15日召見了林則徐。道光帝對林則徐說 :“你在浙江的時日雖然不是很長久,但做官的名聲卻非常好,處理各項事務沒有任何毛病,朕早有耳聞。所以,這次仍讓你去浙江,遇有道缺都給你補。等你補缺以後,好好在浙江察吏安民吧。”林則徐聽了,請求聖訓,道光帝說:“一切照從前那麼做即可。”這等於他從前在杭州的言行在皇帝這裏受到了高度肯定。同時,杭州城裏一些一向與林則徐交好的朋友、官紳也歡迎他回去,正所謂“魚鳥有情渾識麵,士民於我若投膠”,林則徐的經世之心又催迫著他,讓他恨不得立刻回到任上去了。
很快地,7月24日,林則徐就抵達了杭州城,開始聽候補授。在等候任用期間,浙江巡撫帥承瀛把本科監試委派給了他。
帥承瀛(1766—1841),名士登,號仙舟,湖北黃梅大河鎮廣文衝村人。嘉慶元年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累遷國子監祭酒。先後督廣西、山東學政,曆太仆寺卿、通政使、副都禦史,署倉場侍郎。授禮部侍郎,調工部、吏部。道光元年(1821)任浙江巡撫。林則徐先後在其治下任杭嘉湖道員、浙江鹽運使等職,並深受其獎掖。道光十七年(1837)林則徐繼任湖廣總督後,帥承瀛曾積極支持和舉薦他禁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