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1)

後記

文字是一種救贖

一晃眼,與文字結緣26年了,其中的欣喜、狂歡、迷茫、彷徨等等五味雜陳,好在我堅持下來了——作為一種愛好,也作為人生別具一格的財富。今天回望身後的腳印,我深深感謝讀書和寫作,它們拯救了我的心靈,使我始終能夠優雅舒適地生活,發自內心地笑著,真誠善良地為人,腳踏實地地處世。

最初信手塗鴉是在青春叛逆期,有一些成長的喜悅、煩惱無法對人言說,隻能訴諸筆端;有一些青春隱晦的故事、秘密不能與人分享,隻好藏於文字中。

剛開始我陷在詩詞鏗鏘的韻律裏,沉浸在各類報刊雜誌精短散文的哲思啟迪中,繼而在一本本中外名著中發現了人生真諦、世態百相。閱讀,既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學識,還提升了我的品位,奠定了我的氣質。讀得多了,就有一種創作的衝動,慫恿我寫下成長和青春的點點滴滴。

我是詩歌、散文、小說一起嚐試、齊頭並進的。20多年前,我為拙詩能在各種報刊和《青春詩歌》上發表而自豪,以為自己踏上了邁向文學殿堂的台階。我大量抄錄報刊雜誌上寫得好的詩歌,購買餘光中、席慕蓉、汪國真等人的詩集,在一種激情似的閱讀和書寫中定位了青春。

生活比小說更離奇、更超乎想象、更驚世駭俗。文字最終成為我苦難人生的一種救贖,它使我從憤懣、悲傷、絕望、哀怨等負麵情緒中掙脫出來,努力長成一朵追逐陽光的向日葵。一次又一次,當情緒如滔滔江水從筆端瀉出,或從鍵盤上敲打出排列有序的方塊字,眼中汩汩湧出的淚水在臉龐上慢慢幹涸,那顆快要爆炸的心漸漸平靜,終於恢複到緩緩搏動的生命常態。

每次心境失常、情緒失控,我就把自己投入書本中,聆聽別人的故事,追隨別人去遊曆,分享別人的成功、喜悅和智慧,打開別人的窗子,讓陽光普照大地,尋找鳥語花香的景致。就這樣,我一點點把自己從情緒的深淵中往上拉、從情緒的泥沼中往上托舉,通過一種簡單的方法,使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態,保持從容恬靜的樣子。我還時常用阿Q精神為自己開脫:在打狗必須看主人的現實中,如果一不小心被狗咬了一口,你總不能也咬狗一口吧?唯一能做的,就是趕緊去注射狂犬疫苗,使自己脫離病毒。文字,成了我撫平傷痛、恢複生機的良藥。

所以,無論我寫下什麼,都是人生經曆最真實的記錄,即使輕微,也是鋪築生活的一塊塊磚石。它們使我從燈紅酒綠、麻將八卦中過濾出來,成為有些寂寥而孤芳自賞的不入流者。但我充實、知足、平和,用閱讀和書寫留駐青春,將生命變成一條潺潺流淌、淺吟低唱的小溪。

在此,衷心感謝寧老明功先生、寧淵先生、王雄先生、柴家錦先生的支持和幫助!感謝為我寫序的李學彥先生,感謝朋友們一直以來的關心、支持與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