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諸城爭取發展經濟人口的時間罷了。

翻過年,北書院也在青城外的大青山重新修築新址了,為表祝賀,夏小橋親自帶人到場,這一次他可是帶了一份大禮過來的。

一整套命人從皇陵陪葬古籍中抄錄的典籍,讓北書院眾師生淚流滿麵,當初,他們的山長和老師們,就是為了保護這些古籍才殉難的,現在,捧著這些還散發著墨香的典籍,北書院眾師生對夏小橋感激之餘,對中原舊族的仇恨簡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可想而知,未來,每一個從北書院走出去的學子,都將帶著對舊族和軍閥的仇恨,成為新朝的棟梁,屆時,這些人將不會再輕易被舊族和軍閥們的利誘所蠱惑,背負著先輩的血海深仇,誰要是敢和舊族妥協,那就是背叛師門!

在這個人人崇尚風骨的年代,不得不說,有時候這些文人記仇的本事才是最強悍的,普通人家不過是口頭傳傳,這些人是真能用筆杆子記下來,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的!

經過去年的冬捕之後,西南諸城的老百姓仿佛集體被點亮了吃貨技能,春暖花開的時節,各地的老百姓都拿著漁網在家裏附近的小河網了河鮮來吃,街麵上販賣各種河鮮的小販也多了起來。

這一日,閑來無事,夏小橋帶了人去視察本地市場,回來的時候,便買了許多諸如鱖魚、河蝦、河蚌等時令河鮮回來,路上看到有幼童在采摘榆錢兒,又花了一些銅板買了一籃子新鮮榆錢兒,準備回去給妖王殿下做榆錢飯吃。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往年,每到春暖時節,夏小橋總會親自去菜市場采購一些肥嫩的鱖魚回來烹飪,這個時節的鱖魚最為肥美,拿來做鬆鼠鱖魚最好吃了。

河蝦也是一道時令河鮮,春天的大江溪流水質清澈,蝦肉清甜,拿來做醉蝦、白灼蝦、油爆蝦等等,怎麼都好吃,甚至於可以直接用鮮活的河蝦做蝦米糊糊,出鍋的時候撒一些切碎的嫩紫蘇葉子或者小香蔥,實在是春季一道豐美的小吃。

春天的河蚌肉質也是幹淨肥美,河蚌這種水產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之功效,最適合春季食用,民諺有雲:“春天喝碗河蚌湯,不生痱子不長瘡”,正是這個道理。夏小橋買了十幾個足有巴掌大的河蚌回去,準備做一道河蚌三鮮煨豆腐。

這一路走來,除了采購河鮮之外,夏小橋倒是有了一個新想法——

現如今青城內外人均土地麵積越來越少,如此,倒是可以嚐試在青城試驗一下前世的桑基魚塘,塘基植桑、桑葉養蠶、蠶沙養魚、林下養雞,有效利用土地的同時,也能給老百姓創造更多的財富。

要知道,在這個物產貧瘠的時空,一戶人家隻需要有十幾隻能下蛋的母雞,就能給家裏的幼童提供必要的蛋白質營養,同時也能靠著賣雞蛋攢到買米買油的零花錢呢。

更何況,桑樹結出的桑葚可以拿來釀桑葚酒、做桑葚果醬,養出來的蠶繭也能繅絲紡綢,也是農家的一筆收入,魚塘裏的魚蝦,還有林下的雞鴨等,都是能拿來賣錢的,如此一來,老百姓有錢花了,他們官辦作坊也有了穩定的貨源。

到時候,他們西南地區出產的絲綢、魚幹、蝦幹、風幹雞鴨、熏雞熏鴨等等,豈不是都可以成為本地特產遠銷各地?

再說了,就算他們不往外麵賣,這些東西也可以成為軍需用品啊,當然了,絲綢例外,這玩意兒可是阿芒這個奸商每次對外貿易必須大量備貨的緊俏貨,以往他們都是輾轉從中原地區進貨,若是往後他們自己可以出產大量絲綢,豈不是利潤翻番?

越想越開心,夏小橋急匆匆做好飯菜投喂了他們家妖王殿下,伺候著殿下修煉之後,忙不迭地就命人喚了幕僚過來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