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雙修3
“桑基魚塘?這法子妙啊!實在是妙!”看著夏小橋畫出來的桑基魚塘的運作簡圖, 陳家望、楊鯝、薑彝等人頓時眼前一亮。
作為小輩,樊星自然不敢在大師們麵前搶著發言,不過,這廝暗搓搓地記下了桑基魚塘的運作簡圖,他現如今分管著商務部,這裏麵, 可是有不少要走商務部這個渠道銷售出去的緊俏貨呢,尤其是那絲綢和大量的桑葚果酒, 現在正是戰時,民間嚴謹私下用糧食釀酒,若是這桑葚酒能取代往常老百姓常用的糧食穀酒, 那市場可是太大了,簡直供不應求!
要知道, 隨著西南諸城的平定,老百姓日子好過了, 再加上收入提高了,各地都開始張羅著嫁女兒娶媳婦的,酒水的需求量可是與日俱增, 今年他們商務部都是從阿芒他們南星城那邊采購的的果酒, 然而因為路途遙遠, 成本實在高昂, 若是他們本地就能釀酒,甭管是什麼酒吧,老百姓隻要能在辦喜事的時候有酒, 那就算是喜事圓滿了不是?
小財迷樊星看到的是桑葚果酒的巨大市場,陳家望等人看到的,卻是桑基魚塘帶來的社會效益。
正如夏小橋所想的那樣,在這個一天十幾個土雞蛋就能養活家中孩童的年代,一戶五口之家,要是能有這麼兩三畝的桑基魚塘,不說別的,光是那桑基魚塘出產的絲綢、魚蝦、雞鴨、果酒等大宗商品,賣出去賺的錢就足夠養活一家五口了,若是還有一兩畝糧食地,連口糧都不必買了,隻怕到那個時候,整個西南地區就真是一塊銅牆鐵壁了,外人想打進來,別說夏小橋了,這些老百姓就能活撕了這些試圖踐踏他們家園的人。
眾人對視一眼,心中均是一片火熱。
這是比建立軍校更能讓他們心動的大項目,軍校,歸根究底也隻是在戰時才需要的,等到戰後,戰士們解甲歸田,如何發展民生經濟,讓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富裕起來,這才是他們這些文臣需要關心的。
現在,夏小橋給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堪稱完美的方案,既能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地,也能增加老百姓的家庭收入,更妙的是,如此一來,即便是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也能充當勞動力,采摘桑葉、放牧雞鴨、撿拾雞蛋、喂魚喂雞……從此之後,整個西南,隻要不是癱瘓在床,幾乎人人都是勞動力,這真是再好不過了!
“這樣吧,先在青城附近試點,這裏麵,養魚和養雞是最快見到成效的,桑樹長成起碼需要兩年,你們可以先安排下去,讓他們先少量養一些積累一下經驗,桑葉不夠也可以去山上采摘一些野桑葉嘛。”
“蠶種和桑樹苗都可以從中原地區引進,這個我去安排吧。”薑彝忙說道,他們家祖上在中原就有大片的桑田,絲綢一直是薑家世代子孫的大宗收入,這個事情他來做最合適不過了。
“行,那從中原運送蠶種和桑樹苗的事兒,便辛苦薑先生了。”夏小橋也不客氣,這些世家雖然因為戰亂不得不遠避邊陲,可說到底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私底下怎麼都有自己的一份力量的。
“那麼商務部……”樊星眼巴巴地看著夏小橋。
“大宗對外貿易的商品,自然也是歸商務部的,”夏小橋笑眯眯地掏出準備好的記賬單,“這樣,左右還有大半年的時間,讓商務部和下麵的人對接一下,今後在各個鄉鎮設立專門的農產品收購點,具體的收購規格和價格你再命人商討一下,做一個計劃書給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