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投入的兵力也不算少,可他就差那麼一點,沒有想到滇軍此刻的戰鬥力竟有那麼糟糕,而川軍竟有那麼頑強……

日期:2008-7-810:42:42

主攻的三路滇軍,因遭到了川軍的頑強抵抗,原計劃均未實現;而在東西禦街上的戰鬥呢,滇軍也是一觸即潰,讓川軍樂滋滋地占領了督署所在地皇城外的要點三橋。

次日上午,省議會及各國領事團即出麵調停,川、滇兩軍均同意停火,川軍為表示誠意,也答應將三橋讓出,由中立的黔軍接防。

但當晚滇軍毀約,又由皇城中衝出,向守衛三橋南街和陝西街的川軍發起進攻,同時東校場的滇軍也三次進攻占據北城的川軍,但這些進攻和前晚一樣,沒有取得任何戰果,各路滇軍都被擊退。

到四更時分,防守皇城督署的滇軍王秉鈞部,為掃清射界,並嫁禍於川軍,竟然用洋油和燃燒彈,在皇城周圍縱火焚燒民房,將後子門附近,東、西禦河,東、西二巷,九◣

因此羅、劉兩人鷸蚌相爭一番後,卻眼見得讓戴戡漁翁得利揀了大便宜,一時身兼了督軍、省長、軍務會辦三職,盡掌軍、民、財權,各自都頗悔失計,心懷不滿。

偏偏這戴戡上任後,也倒行逆施,他不好好打算怎麼平息眼前的滿目瘡痍,卻全盤秉承了前任羅督軍的衣缽,繼續一門心思算計怎麼整劉存厚——在他看來,要統治四川,首先就要將桀驁不馴的劉存厚大大削弱或幹脆處理掉。

如此一來,此前的川、滇矛盾,就演變為了川、黔矛盾。而與此同時,一度冷淡的滇黔關係,又再度變得曖昧起來。

最新卷第23節

日期:2008-7-100:08:32

戴戡眼見羅佩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解決掉川軍,估計自己也未必能獨自吞下了劉存厚這頭大牯牛。因此在羅佩金退出成都後,他又轉向羅示好,在善後處理中處處偏袒滇軍,打擊川軍。

羅佩金過去恨戴勘分權,這回又替戴火中取栗傷了自己,本是相當惱火的,但畢竟滇、黔淵源猶在,而敢於造反的川軍仍然是他們共同的敵人,也隻好咬著牙答應配合戴戡。

在得到羅佩金同意支持的允諾後,戴戡的膽子也大起來,開始進一步欺負劉存厚。

在羅、劉之戰後,川軍已大部撤出成都城,僅留了兩營兵力於城內,以保守西、北兩門的入城通道。川軍這部分兵力,本來對黔軍也算不上是威脅,劉存厚鑒於己部方經大戰,也不願意再立刻招惹黔軍。

但戴戡卻誤讀了形勢,自以為有滇方撐腰,遂在成都局勢甫定之際,便悍然強令劉存厚將此兩營兵力撤出城外,防地交由他的黔軍接收。劉存厚則以其鳳凰山駐軍經常要進城采辦給養,必須留兩營人馬保護入城通道為由,負氣拒絕。雙方為此爭執達兩月之久,戴戡既與羅佩金預有成約,便決定以武力先行解決這不聽話的兩營川軍,再與滇軍合力,以討叛為名,全部消滅劉部。

就在戴戡積極籌劃消滅劉存厚時,北京城裏出了件大事。這年的5月裏,以逆來順受脾氣極好而著名,被稱黎菩薩的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終於受夠了刁鑽跋扈總不拿他當領導的國務總理段祺瑞,斷然行使起總統權威來,下令解除段祺瑞的總理職務,民國時代最著名的政治笑話“府院之爭”爆發。

跋扈慣了的段總理,沒想到素來一副好脾氣的黎菩薩也會造反,一時倒也傻了眼,無可奈何之下,隻得擱下挑子跑回北洋大本營天津衛去閉門修身——說是修身養性,其實是暗地裏裏策劃倒黎。在段的唆使下,素來以大清忠臣自詡的辮子軍統帥張勳,便趁機以調停為名,率領五千辮子軍入京奪權,將黎菩薩轟下台去。7月1日淩晨,自以為掌握了大權的張大辮子,便穿上前清官服,帶著康有為等一幫遺老遺少,恭請宣統皇帝溥儀出來複辟了。

宣統皇帝掛出龍旗複辟後,偽詔四出,大開空頭支票,賞天下諸侯官爵以收買人心——還真就有幾個不怕死的“忠臣”領了這空頭的賞額呢——在四川地頭上,皇帝也宣布賞授劉存厚為四川巡撫。

奈何這劉存厚是個識時務的,非但不肯接受這空頭的巡撫,還打算通電全國反對複辟。可是劉師長派出去打電報的辦事員們,跑到電報局一看卻全都傻了眼,因為大部分電報局都被戴兼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