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如狗的四川軍閥中,如今他倒成了知名度頗高的人物,大有壓倒劉湘氣死楊森的勢頭——所以就讓人不得不濃墨重筆寫上一寫了。

範紹增,四川大竹縣青和場人,上海灘大老杜月笙的親家。

此公在川軍中地位不算頂高,但其一生頗富喜劇色彩,江湖氣也相當濃,是個性情中人,也是川軍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袍哥大爺,兵匪一家的典型。所以編劇們也特別偏愛他,於是以他為原型的方言連續劇《傻兒師長》係列便天下聞名了。

這位老兄從小好賭。家裏送他讀私塾,他不好好念書,倒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泡在賭場裏。結果書沒讀出來,卻陰差陽錯地練出了一手好賭藝,在川軍中出類拔萃不提,就連他上海混混出身的親家翁杜月笙也不得不佩服其手段高明——就這一條,咱們還真不能說他虛度了光陰。

可他祖父卻看不到未來。

這位在統一時代度過了大半生光陰的老太爺,思想當然是傳統的。他習慣性地認為,隻有飽讀詩書才會有出息,於是每每教訓孫子——其手段恐怕也不見得溫柔。

當一種舊經驗頂用的時候,人們就會尊重它,可要反過來呢?人們就會嘲笑它,甚至把它扔到垃圾桶裏去安度晚年。

範傻兒就是這麼幹的。

在十三歲那年,正處於叛逆期中的範傻兒,某次被老太爺打急了,在情急之下竟然失手誤傷了老太爺。

以下犯上,這還了得?範老太爺怒氣攻心,立刻叫人把孫子捆起來,揚言要活埋他。可巧當天老太爺傷的是眼睛,目不見物,於是參與活埋行動的親戚朋友們便忽悠他,才將範傻兒埋了半截,就說埋完了,於是範傻兒才得以大難不死。

事後,他母親偷偷塞給他一塊錢,含淚讓他自謀生路去。初中一年級生歲數的範傻兒走投無路,左思右想,自己也隻有賭博這一門技能而已,於是便慕名逃到袍哥大爺張作霖(和東北長大帥同名而已,運氣可就差得遠了)處投靠,給開賭場的張大爺看場子,就此加入了袍哥組織——按照二十四史中的春秋筆法,這位大老的早年可以這麼描述的:

“範公字紹增,名舜典,號海廷,蜀之大竹青和場人也。少有豪俠氣,與諸少年遊(在史書中,這個“少年”意即街頭流氓混混,不是好字眼),磊落慷慨,不事產業,精博戲,好酒及色。年十三,為邑豪張作霖主博肆,有能名……”

總之,他正是具備了二十四史上一切英雄好漢早年都不務正業的特殊品質。

他投靠的這位袍哥大爺張作霖,同時也是同盟會員(那時候的同盟會員和袍哥大爺,經常也是不分家的,中山先生本人就是洪門大哥)。他靠開賭場斂錢,有了錢就買槍,有了槍就去打劫商旅,搶來的錢再買槍……

因為經營有方,張大爺數年間便成了擁有千把人,一兩百支槍的一方土霸王,見天下英雄鵲起逐鹿,他便也欣然舉起了造反的旗幟。等到護法結束後,張大爺就接受了熊克武的招安。

但熊督軍回頭便大搞裁軍,僅同意他留一個連的人槍,其餘人馬必須全部遣散。這張大爺可就不樂意了,暗地裏倒騰反熊,最後終於被熊督軍幹掉了。

範傻兒僥幸逃脫,又召集來兩三百兄弟夥,把原先藏在棺材裏的一百來支好槍取出來,重操舊業,占據了達縣、渠縣、大竹三縣交界處的山林,繼續做搶人的山大王去了。後來我們還會提到他。

這就是川軍中的第二個矛盾,私利與大義的矛盾。

最新卷第40節

日期:2008-8-60:08:00

然而對熊克武來說,最要命一條的還是孫中山對他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