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他休假。熊應責成張衝就職,適當調整軍官和士兵的級別,卻不問不管。這就是用人措施不當。”
在此戰中,劉伯承就是以第二混成旅第一路指揮官的身份,全麵負責前線戰事指揮的。號稱“軍神”的劉司令果然不負眾望,在杜家岩率眾夜襲第二軍,大敗楊森。
在杜家岩得手後,劉伯承乘勝追擊,徹底打垮了第二軍的兩個主力師:屬劉湘嫡係的第二師唐式遵部和楊森自己的老本錢第九師——第二師師長唐式遵在渡江時幾乎淹死,幸虧抓到一塊門板才僥幸逃生。而第九師設在渠縣縣城的師部,也給劉伯承放出的穿插部隊順手掏掉了……
劉伯承從此在川軍中聲名大振,以至於村婦也用“劉瞎子”的大名來止兒啼。可當劉帥自己聽到這一切時,卻忍不住苦笑起來——這難道就是我們拚命打仗的目的?
這一瞬間,他也迷惘了。
楊森的東線跨掉了,而讓他一直提心吊膽的西線也沒出現奇跡。賴心輝、鄧錫侯等部,果然趁楊森集中主力於東線之機,乘虛而入,攻占了他的大本營瀘州,橫掃川南,繼而又向重慶進軍。
而楊森在東線折盡了本錢,僅帶一幫殘兵敗將退回重慶,業己無力翻盤,遂隻好於7月16日通電求和——可這時候,占盡上風的對手哪裏還肯和他議和!
更火上澆油的是,連二軍係統的自己人也開始趁火打劫。駐宜賓的第一混成旅旅長劉文輝,本係奉劉湘指示前往重慶增援,但他率部抵達永川時,眼見楊森敗局已定,就同老同學鄧錫侯接上了頭,站到了反劉、楊的陣線裏。
從此,他也成為一家獨立的諸侯。
最新卷第71節
日期:2008-9-1922:07:27
這裏,把二劉簡單介紹一下。
劉文輝,字自乾,江湖人稱“多寶道人”,此公是未來川軍眾諸侯中一號響當當的人物,也是整個西南割據時代最後的謝幕者。他世居川西大邑安仁鎮唐場間(說句閑話,此處的豆腐乳很出名。當年大名鼎鼎的劉文彩公館門前,如今一字排開一片賣唐場豆腐乳的小攤……行人過此,每不由得有王謝門前見滄海桑田之歎)。劉文輝的祖父就是劉湘的曾祖父,他在兄弟中排行老六,其五哥就是後來被樹為大地主階級典型的劉文彩。所以堂堂的劉湘劉督軍雖然比他大上五、六歲,卻也免不了要吃個小虧,老老實實地管他叫聲“小六叔”或是“幺爸”。
這劉湘家在祖上分居之後因為人口多,光景要比小叔叔劉文輝家差一些——劉文輝家是大地主,而劉湘家隻是個小地主。
因為有這一點不同,所以劉文輝家頗有閑錢供子弟讀書,劉文輝的長兄劉文淵(字升廷)就考取了前清秀才,還進過成都的法政學校,當過四川谘議局議員,在宗族間頗有聲望——所以二劉後來大費周章搞死人無數的全川大比武,最後卻隻分勝負,不決生死,便是因為有了這位老先生出麵調停的緣故。
劉湘,字甫澄,1889年生人。他因為家中條件差,所以便循著大邑前輩的老路子(大邑人素有從軍風氣),早早地便出門投軍,1906年考入成都的新軍弁目隊,後又轉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和楊森這幫人當上了同學,再後來又靠搶楊森的部隊發了家。
而劉文輝呢,他就後進得多了。他在清末入陸軍小學第三期,然後便一路循著科班路子勇猛精進,由陸小而入陸中,由陸中而入保定,直到1916年才從保定軍校第二期畢業,而這時候劉湘已經在第一師當上旅長了。
劉文輝回到四川後,起初在劉存厚部隊裏當了幾天參謀,混得很不得意。礙於家族情分,劉湘對這個當時還不大出息的“幺爸”不得不提攜一二,於是便介紹劉文輝進了大邑同鄉陳洪範當師長的第八師任營長——不用家族,這算是劉湘的過人之處。成天熱衷於搞“楊家將”的楊森,在這條上可就比他差遠了。所以川軍諸將服劉湘而不服楊森,不是沒有道理的——但即便如此,劉文輝還是因為背靠著劉湘這棵大樹,得到陳洪範的格外關照,很快被提升為第二十八團團長,還以支隊的名目率團參加了龍泉驛之戰。
陳洪範派劉文輝代表第八師去參加龍泉驛之戰,原本隻是敷衍一眾川軍同袍而已,但沒想到劉文輝居然不聽指揮,假戲真做。於是陳師長大不高興,打算扣押並撤換劉團長。劉文輝聞訊大驚,倉皇夜奔。後在另一個大邑老鄉劉成勳的調解下,劉文輝才以第八師獨立旅的身份從陳洪範手下半獨立出來。
等到攆跑滇黔軍後,劉湘當上了川軍總司令,便假公濟私把劉文輝從第八師徹底分離出來,任命為第一混成旅長,駐紮於川南的敘府。
等到這次一、二軍大戰,劉文輝見楊森敗局已定,便憑著自己和鄧錫侯等人在劉存厚部隊共過事的交情以及保定軍校同學關係,搖身一變加入了反二軍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