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黎。康德黎邀同另一位英國醫士孟生把這件事在《地球報》(The Globe)發表,引起了英國人士對清廷使館的公憤;又寫信給當時的英國外相薩裏斯伯。薩裏斯伯認為清廷的公使館沒有在英國領土之上逮捕人、扣留人與押解人的權力。於九月十七日派員向龔照瑗交涉,要求將孫中山立即釋放。龔照瑗隻得照辦。
孫中山被釋放以後,作函申謝《地球報》及英國輿論界的支持;用英文寫了一本《倫敦被難記》(Kidnapped in London),交給漢學家翟理斯(Herbert Giles)代為發表。從此,英國朝野對於中國革命運動開始有了了解。
孫中山留在倫敦,住了幾個月,到大英博物院圖書館去了五十七次,研究各國的革命史與各國現狀。他深切地感覺到。西歐各國雖則已經有過相當成功的政治革命。但是社會問題仍有待於解決。中國不該僅僅有一次政治性的革命,應該一勞永逸,除了謀求國家富強與民權發達以外,還要實行民生主義,以與民族、民權問題同時解決,於是創造出三民主義。
丁酉年六月初三(1897年7月2日),孫中山離開英國,乘船去加拿大,於九天以後到達蒙特利爾(Montreal)。次月初五,他離開加拿大,在維多利亞城乘船去日本,於三十幾天以後到達橫濱。
《細說民國創立》一○、宮崎寅藏(一)
孫中山回到橫濱不久,有日本誌士宮崎寅藏與平山周二人,因日本政治家犬養毅的囑托,來拜訪他。
宮崎寅藏是熊本地方的人。兄弟四人,大哥宮崎八郎是日本維新運動的人物之一,死於西鄉隆盛之難。三哥官崎民藏,有意於深入中國,物色英雄,共同努力於亞洲之複興,不幸病故。二哥宮崎彌藏與宮崎寅藏自己,其後畢生追隨孫中山盡瘁於中國革命。
宮崎寅藏與平山周在未曾拜見孫中山以前,已經對孫中山十分景仰。宮崎寅藏見過陳少白,也到過澳門見了孫中山在廣州讀書時的中文老師、其後參加了興中會的區鳳墀,而且也讀過孫中山的《倫敦被難記》。平山周呢,雖不曾見過陳少白,卻到過上海,在上海買到了一本《倫敦被難記》,也偕同宮崎寅藏,到澳門見了區鳳墀。
他們兩人向孫中山代達犬養毅的歡迎之意,希望孫去東京一趟,商談中國革命以及亞洲的一般問題。孫中山於是便和他們同赴東京,與犬養毅訂交。(此後,犬養毅一直到死,成了“中國之友”,於“九一八事變”以後因反對日本侵華而為“少壯派”軍閥所殺害。)
犬養毅介紹孫中山見了大隈重信、副島種臣、大石正己、尾崎行雄,以及在野的領袖頭山滿與熱心於幫助中國的山田良政、山田純、萱野良知、平岡浩、犬塚信、久原房之助等人。
在這些人物之中,山田良政與山田純是同胞兄弟。山田良政於庚子惠州之役犧牲。
萱野良知與居正先生最為莫逆。替居先生撫養了長女至於成年。
對中國革命最為熱心,奔走最力的莫如宮崎寅藏。他於庚子惠州之役以後,用“白浪滔天”四字的筆名,寫了一部《三十三年之夢》。這一部書,被節譯為中文,題為《大革命家孫逸仙》。《大革命家孫逸仙》於是立即成為極有力的宣傳品,與鄒容的《革命軍》齊名,發生了很大的作用。
宮崎寅藏於戊戌年(1898年)的春天。到築前地方創辦了一家報社;夏天,奉孫中山之命,到香港與廣州,會晤興中會會友,籌劃起義;秋天,護送康有為由香港到日本;冬天,奉孫中山之命,托日本眾議院議員中村彌六買了大量軍火,交付三井公司輪船布引丸,定於次年正月運往菲律賓,幫助菲律賓的獨立黨人,以便將來菲律賓於獨立成功以後,成為中國革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