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1 / 3)

胡瑛原籍浙江紹興,父親在湖南候補知縣,哥哥在長沙縣衙門裏麵當職員。胡瑛本人在桃源住過(所以在同盟會的名冊上,籍貫寫作湖南桃源)。從十六歲起在黃興所辦的經正學堂讀書,濡染了革命學說,幾乎被捕。黃叫他逃去武昌,住在吳祿貞家裏,其後加入了科學補習所,進了工程營當兵。他陪同王漢,圖刺鐵良於彰德。王漢一擊不中,自殺;胡瑛去日本,參加同盟會,被選為評議員之一。

胡瑛與朱子龍、梁鍾漢奉派回鄂,支援萍醴瀏革命軍,不曾帶得有錢回來,說出氣餒的話。日知會中的一個敗類郭堯階,藉此出賣同誌,說有一個劉小霖,是湖南六合銻礦公司的經理,願意貢獻十萬元。胡瑛約了劉小霖於十一月二十四日在漢口名利棧會麵吃飯。飯不曾吃完,就被馮啟鈞的巡警抓去。在名利棧同時被捕的,有季雨霖與李亞東二人。朱子龍先一天在漢陽被捕。

郭堯階還領了巡警,分別逮捕了劉靜庵、梁鍾漢、吳貢三、殷子衡與張難先。這郭堯階領了相當數目的賞。(朱子龍的賞格,是五百元;“劉家運”的賞格也是五百元。劉靜庵不是劉家運,但是郭堯階誣指他為“劉家運”。)

劉靜庵是逃到黃陂以後,才被抓的。他的原籍,是湖北潛江。在牢裏,他受刑最酷,因為官方逼他的供,要他承認自己是劉家運,而他隻肯承認自己是革命黨。(劉家運是另一人,為會黨領袖,其後在湖南被逮捕,押到武昌,處死。)

季雨霖是湖北荊門人,畢業於將弁學堂,這時候在三十一標三營當督隊官。李亞東是河南信陽人,與季雨霖同學,曾任二十九標一營左隊的督隊官,因革命嫌疑撤職,這時候在師範學堂擔任體操教員。吳貢三原名之銓,是黃岡的一個老秀才,醉心革命,著有《孔孟心肝》、《作新民》、《破夢雷》等書,在家裏設帳授徒,又辦了一個“日新學社”,吸收同誌。殷子衡,一作子恒,黃岡人,是吳貢三的外甥,也是吳貢三的學生。張難先是沔陽人,在第八鎮工程營當過兵,這時候在沔陽東北的仙桃鎮辦了一所集城學校。在校中被捕。

張難先與季雨霖被保釋,胡瑛與劉靜庵被判無期徒刑,朱子龍等五人被判有期徒刑。劉靜庵與朱子龍死在獄中,其餘各人於武昌起義後恢複自由。

日知會的會所,於胡瑛等人被捕以前,在十月二十九日便已被搜查、封閉。劉道一烈士在長沙就義的一天,是十一月十六日(12月31日)。

《細說民國創立》三五、丁未黃岡之役

丁未年四月十一日(1907年5月22日),革命軍占領潮州府饒平縣的黃岡鎮。這是孫中山所直接領導的第三次起義。在前線的指揮官姓餘名醜,而策動者是孫中山所委派的“中華國民軍東軍都督”許雪秋。

前此兩次的起義,是乙未年廣州之役與庚子年惠州之役。後此七次的起義,是丁未年七女湖之役、防城之役、鎮南關之役;戊申年欽州之役、河口之役;庚成年廣州新軍之役、辛亥年廣州三月二十九之役。每一役的重要負責同誌,如下:

(一)乙未(廣州)陸皓東。(二)庚子(惠州)鄭士良。(三)丁未(黃岡)許雪秋、餘醜、陳宏生。(四)(七女湖)鄧子瑜。(五)(防城)王和順。(六)(鎮南關)黃明堂。(七)戊申(欽州)黃興。(八)(河口)黃明堂、王和順、關仁甫、黃興。(九)庚戌(廣州)倪映典。(十)辛亥(廣州)黃興、趙聲、胡漢民。

許雪秋是潮州府潮安縣人,幼年跟隨父親在新加坡居住,父親經商致富,留給他不少遺產,使他得有力量結交官紳與江湖豪俠之士。福州人黃乃裳在壬寅、癸卯之際,鼓吹種族革命於南洋一帶,許雪秋深受感動,決心獻身於此。到了甲辰年(1904年)的秋天,他回到潮安縣宏安鄉的家裏,和若幹好友與當地的會黨首領立壇拜盟,籌餉購械,準備在乙巳年三月十五日(1905年4月19日)起義。不料,負責接洽學界的李杏坡用人不慎,泄漏了機密,被清吏捕殺。藉團練為名、在潮安上七都祠聚集了四百名武裝同誌的吳金銘,同時被捕。起義的事因而擱淺。其後,吳金銘由紳士聯名保釋。許雪秋自己到了道台衙門投案,道台因為他也捐得有候補道的頭銜,本著官官相護的原則,不願對他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