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節(1 / 3)

在杜回來以後,王也乘開城機會回到了塘角。)紮在武勝門外塘角的,是第二十一混成協所屬的第十一輜重隊、第十一工程隊與炮隊第二十一營。三個單位的共進會總代表是李鵬升,文學社總代表是餘鳳齋。

胡祖舜在《六十談往》裏說:“於是李鵬升、黃恢亞等集合各隊分代表再三密議,一致決定即晚十時由輜重隊發難,炮工響應。……起事之後,即進攻武勝門,以炮隊占領鳳凰山、黃鶴樓、高觀山等處,工程隊擔任掩護。輜重隊分編二支隊,一支隊由察院坡攻藩署前門,一支隊由司湖襲攻藩署後園。議定,即派人通信城內各營,屆時以塘角火起為號。

“至六時許,各隊隊官以上在炮隊營署開秘密會議(對付革命黨)。各同誌以機不可失(乘著官長不在部隊),均主提前發動。

“其時適當輜重隊第三排接班查街。各同誌恐兵分力薄,遂一致讚成乘機先發。即由李鵬升派人通知炮工各隊準備動作。一麵密令同誌羅全玉首向排長郭某發擊一槍為號,時午後六時零五分鍾也。

“全隊同誌聞聲奮起,入軍裝庫搶子彈一箱,當場分發,並往馬號(馬房)以馬草舉火。

“工程隊黃恢亞……胡亞民……等立即響應。……遂集合編為兩()支隊,以李鵬升為正隊長,李樹芬、王允中、楊少芬為參謀,羅全玉、鍾繼武、張瑞廷、冷文梅、晏柏青等為支隊長,率隊向炮隊進攻……該營管帶張正基知勢不可敵,乘機逃避。……惟該營下級官杜瑞鎔及守衛司令官王季鵬等各執手槍抵抗,傷輜重同誌都全福一人。經李鵬升率隊進攻,一麵衝入該營中隊排長室內,將棉被堆集一處,淋以洋油,取號內掛燈以燃之,煙火蔽空。……張正基乃率隊走避於青山附近。”

胡祖舜關於塘角輜重隊發難經過的記載,是極重要的文獻。他把羅全玉同誌槍擊郭排長的時間,毫不含糊地寫作“午後六時零五分鍾”。在時間上比起金兆龍、程定國、熊秉坤等同誌在城內黃土坡第八鎮工程營之中發難略早。

大家都是為了革命,發難誰先誰後,毫無關係。最好是,同時在約定的時間發難。可惜總機關在十八日的夜裏被破,首腦人物已先後或傷或死或逃。十九日的各方行動,雖則也有熱心同誌奔走聯絡,在大體上都是自動地各自為戰。而且,每一單位的可乘之機迥不相同。

胡祖舜所記載的塘角輜重隊發難的時間,是不是有錯誤的可能依現存的史料而論,這種錯誤的可能性很小。李廉方在《辛亥首義史跡》裏麵,有下列一句話:“晚,九點多鍾,遙見塘角火起,炮隊發難。”但是,當時身在南湖炮隊第八標的鄧玉麟,卻在《辛亥武昌起義經過》裏說:“至七時,城內工程營發動。……即時,草湖門(武勝門)外塘角混成協炮隊、輜重工程各隊,亦即響應,將營房燒毀。八時,聞城內發動,玉麟即在炮隊(第八鎮的炮隊第八標)開槍集合。”由此看來,在南湖的人決不是到了九點多鍾,才看見塘角火起的。

張難先在《湖北革命知之錄》的“武昌首義之發動”一章裏麵說:在闕龍、杜武庫、李鵬升等人所率領的各批同誌,先後到達了楚望台軍械所以後,“時三十標代表張鵬程,奉命率士兵二十餘人守通湘門,見塘角火起,亦整隊至(楚望台軍械所)。”張難先的話,頗為費解。既然塘角輜重隊的領袖李鵬升已經於放了火,率隊在武昌城外繞了一個大圈子,來到了楚望台軍械所,怎麼張鵬程於剛剛遙見塘角火起,從很近的通湘門趕到楚望台軍械所,反而到達該處在李鵬升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