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在十月初九日(11月29日),一聽到有清軍炮彈落在都督府,便頓想依從左右小人的建議,移到武昌之東數十英裏的“葛店”去辦公。甘績熙怕他這一走,影響民心、軍心,特地來到都督府陪他,晝夜不離(夜間也睡在都督府)。這樣,總算把他留下,留到了十月十一日(12月1日)的早晨,都督府又中了幾顆炮彈,打死了兩個工友。兩個工友既死,雖甘績熙也終於留黎元洪不住了,而且也不敢再留他,因為萬一黎元洪被炮彈打死,全軍與整個軍政府失了首領,影響革命前途太大。
黎元洪匆忙乘了轎子離開武昌,向葛店方向走去。
留在武昌主持防務的是蔣翊武。黃興辭職以後,黎元洪任命萬廷獻為“代理戰時總司令官”,萬廷獻不就(他當過南京陸軍中學的總辦)。於是,便任命了蔣翊武為“護理戰時總司令”,設總司令部於洪山寶通寺。都督府參謀部部長楊開甲辭職,副部長楊璽章陣亡,黎元洪任命了吳兆麟為參謀部部長,姚金鏞為副部長。此外,孫武、張振武、劉公(仲文)都留在武昌。
十月初九,晚間九點鍾,蔣翊武下令各部隊,對他們分別指定防區:
第一協,協統蔣肇鑒,右翼與第四協連絡,左翼至吉祥賓館附近。
第二協(欠兩營),協統何錫藩,防禦武昌城。
第三協,協統竇秉鈞,防禦鳳凰山經青山至兩望北端一帶。
第四協,協繞張廷輔,防禦右翼,與工程營連絡。
第五協,協統熊秉坤,防禦兩望至磚瓦廠一帶。
第六協,協統揚載雄,防禦左翼,至大堤口附近,與第五協連絡。
第七協(欠第十四標),協統鄧玉麟,防禦武昌城沿江一帶,與第六協連絡。第十四標,標統黃申薌,防禦東湖及沙子嶺附近,並向東搜索。
第八協。協統羅洪升,防禦金口附近,與第一協連絡。馬隊第一標,標統王祥發,在寶通寺集合候命。馬隊第二標,標統劉國佐,在鯰魚套集合候命。
工程第一營,管帶李占魁,防禦鯰魚套。工程第二營,管帶楊金龍,防禦造紙廠附近,與第七協連絡。
其餘各部隊為總隊預備隊,在洪山南麓候命。
《細說民國創立》六三、停戰
十月十一日黎元洪走了不久,當天,英國商人盤恩,受了英國駐漢口領事的委托,到洪山蔣翊武的總司令部,轉達清軍的停戰要求。
主動作停戰的提議的,是袁世凱。中間人是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朱爾典命令英國駐漢口領事某人對革命軍作停戰的試探,這領事找出盤恩,任奔走之勞。
袁世凱認為,拿到了漢口、漢陽,已經夠資格對革命軍談判;留下武昌不攻,既可以對革命軍表示好感,也可以用來威脅清室,篡竊大位。事實上,各省已經紛紛獨立,張勳也絕對守不住南京,袁世凱的精兵被吸住在湖北與山西,袁世凱不想停戰也得停戰。
第一次停戰的條件很簡單:期限僅有三天,革命軍停駛軍艦,清軍停止用火車運兵。
蔣翊武與孫武、張振武等商議結果,決定接受停戰的要求,派萬奇去追黎元洪,取都督大印,加蓋在停戰議定書之上。(萬奇這時候是蔣翊武的參謀。)萬奇騎馬過了王家店兩三裏,才把黎元洪追到,勸黎回王家店真武廟。黎說:“都督大印已經送到葛店。”萬奇說:“請都督折回真武廟,容我去葛店取印。”萬奇又走了一陣,遇到秘書陳邦振迎麵捧印而來。陳邦振是在黎、萬交談之時,已經自動先去葛店。萬奇於是把印帶回洪山,蔣、孫、張等人卻已另行刻了一顆大印,蓋在停戰議定書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