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二十世紀的中國,梁漱溟不可不提。
作為“最後的儒家”,他有不從眾的頭腦和獨立思考的心靈,其超邁的人格品質,無畏的道德勇氣,知行合一的人生理念,更足以令他在千瘡百孔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史上成為傳奇。
對於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梁漱溟不可不提。
他留下的不隻是巨大的道德遺產,更有亟待梳理細化、有待深入認識的知識遺產、文化遺產,需要結合當下語境與曆史經驗,進一步閱讀、理解、整理、擇取,使之既保持梁漱溟思想之全貌,又足以警醒現實,照亮當下,實現文化的啟蒙與傳播。
這本《我們如何拯救過去》即是這種努力的結果之一。
諸如“何謂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的特征是什麼”“中國文化的主要問題在哪裏”“中國人的自信力在哪裏”“中國以什麼貢獻給世界”等重大問題,在文中一一得到闡發,更有如今看來已不新鮮的憲政、民主、民族精神問題,在七八十年前,即已進入梁漱溟的思想視域,就這一係列重大問題對公眾發言討論,作出敏銳而具前瞻力的判斷。
因此,這本《我們如何拯救過去》成書之際,就有了這樣兩種麵向,其一,全部文字均為梁漱溟先生長子親手編訂,最大程度呈現梁漱溟思想全貌,又挖掘珍貴佚文,補足完整梁漱溟思想圖譜;其二,這一係列上世紀梁漱溟先生於動蕩年月中努力不懈的思考成果,有著鮮明的問題意識,具備新鮮的閱讀感受,毫無“過時”“過氣”之感。
這也是我們出版《我們如何拯救過去》的初衷:在信息泛濫的當下,以大師喚醒世道人心,從經典攫取新知新識,認識我們的過去,救贖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