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夜無聲,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我願意拿自己當人質,與元帥共立誓詞,決不反悔。”華元又道。
終於,王子側做出了決定:好漢不吃眼前虧,我就信這個華元一次,先保住小命再說。
就這樣,王子側背著莊王和華元私自訂立了盟約,其主要內容為:“本著互信互敬,友好協商的精神,我們雙方統一思想,決定和平解決楚宋問題,我無爾詐,爾無我虞。(意思是說:我不騙你你也不騙我,成語“爾虞我詐”典出於此)” ”
大功告成,孤膽英雄華元不敢再在楚營停留,連夜溜回了城中。
另一邊,王子側也在第二天一早把昨晚的事情報告給了莊王,莊王是既佩服華元的豹子膽,又氣憤王子側的膿包樣——堂堂楚軍大營,居然被敵人出如入無人之境,丟人,丟死人了!
可是事已至此,責罰王子側已然於事無補,不如就順著台階下,跟宋國結盟算了,何況老耗在宋國城下也不是個事兒,難道真的要楚國士兵在宋國城下蓋房種地安居樂業最後把宋國人全給餓死?自己要做的是霸主,可不是惡霸。
隻是這樣做的話,那就得對不住申舟父子了,楚莊王這一輩子從沒覺得自己對不起過什麼人,可現在為了大局,也隻好對不起這兩個人了,唉,晚節不保晚節不保啊!
終於,莊王決定服從大局,下令全軍後退三十裏,宋國宣布投降,認楚國當老大,楚國則答應宋國隻要他們聽話按時交保護費,從今以後不再揍他們,華元也依約到楚國當人質。在楚國的六年時間裏,華元和王子側不打不相識,交上了好朋友,宋國和楚國的關係也難得的進入了一段長時間蜜月期,當然,這是後話。
圍宋之役,就這麼皆大歡喜的宣告結束了,在楚國圍困宋國近一年的時間裏,晉國始終不敢出兵,足見楚國霸勢強盛。楚莊王逼宋從楚,不輕易舉兵攻城,後見其窮困難支,又主動撤兵,其表現得到了中原各國的交口稱讚,這樣的好老大,不跟著他混又跟誰混呢?就連一向保持中立的魯國也迅速派出了外交使臣公孫歸父,對楚國又是聘問又是進獻財物。這樣,魯、宋、鄭、陳諸中原的國家都歸附了楚國,楚莊王的霸業,ok了。
(十七)尾聲
圍宋之役後,在楚莊王生命中的最後這一段時間裏,他沒有再發動一次戰爭,事實上,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惹這個展翅高飛雄踞天下的南霸天了。四年後,也就是在公元前591年,戎馬一生的楚莊王帶著他最絢爛的一縷光芒早早的離開了人世,終年43歲。年僅十歲的兒子王子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兩年後,公元前589年,楚共王在蜀地(今山東省泰安西)主持了楚、秦、宋、陳、衛、鄭、齊、魯、曹、邾、薛、鄫十二國大會盟,楚國的霸業達到了頂點,不過這時莊王去世不久,共王也才12歲,故這次盟會乃是莊王霸業的繼續 ,應該算在春秋五霸的最後一位楚莊王的頭上。
《逸周書·諡法解》上說:“兵甲亟作曰莊,澼圉克服曰莊,勝敵誌強曰莊,屢征殺伐曰莊”,確實,楚莊王的一生,就是刀光劍影的一生,激情燃燒的一生,戎馬倥傯的一生,南征北戰的一生,《韓非子·有度》上說他“並國二十六,開地三千裏”,其武功之盛,空楚國之前,絕楚國之後,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