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在上海是星期一和星期四兩天進貨,你們可以注意一下,隻有星期一和星期四才有中號,其他時間基本上沒有中號,為什麼?就是這個思維,特意隻進2件中號,讓你買不到。買不到,你下周還會來。而下次再來的時候,你就會像其他老顧客一樣,先翻衣領看看是不是中號的,如果是中號的話,就先拿在手裏……

而且下周再來款式全部換新,因為它有12 000款衣服。就是因為這種“規模不經濟”的思維,ZARA的銷售速度特別快。也正因如此,全球消費者平均每人光顧ZARA店13次,而光顧其他的店就隻有3次。所以你看,從製造到倉儲運輸再到零售,在整條產業鏈的各個環節,ZARA都把握了一個原則,那就是產業鏈的高效整合。所以它才能保證既價廉又時尚,才能對抗金融海嘯。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 的企業比較抗壓,因為它們在23萬個零售網點之前也有“6十1”。那為什麼它們做得不如ZARA呢?隻有一個原因。它們雖然完成了產業鏈的整合,卻還沒有做到像ZARA那樣的“高效”整合。

八、產業鏈高效整合與實體經濟的亮點

經濟蕭條可怕嗎?可怕。有沒有辦法應付?當然有。我們在前麵章節中討論了“口紅效應”的亮點,如果能夠打好產業鏈高效整合的基礎,就可以強化這些亮點。而那些受到經濟蕭條重創的行業,尤其是出口行業,就要以產業鏈高效整合為轉型的基礎,由出口貿易轉型成為高效整合國內產業鏈,隻有這樣,才有可能進入競爭極其激烈的內銷市場。

最後,我要強調什麼才是真正的內需。不是簡單地修幾條高速公路、印幾張鈔票就能拉動內需,真正的內需必須來源於企業的利潤。我們目前加大投入基礎建設的做法就是一錘子買賣的做法,我們在第一章中詳細討論過,這個政策的本質意義就是通過未來的產能過剩拉動今天的產能過剩。以中西部的高速公路為例,建完之後的中西部高速公路基本沒車跑,這就是所謂的產能過剩的高速公路。而在建設過程當中需要使用鋼材、水泥等等,從而拉動現在產能過剩的鋼鐵行業。那麼高速公路建設完成之後呢?不但高速公路本身是產能過剩,而且由於不再需要鋼材,鋼鐵行業也恢複了產能過剩。除非找到新的增長點,否則未來就有兩個產能過剩的危機。因此,這種基礎建設就是所謂“一錘子買賣”的短期行為,無法長期拉動中國的經濟。

我們這種以基礎建設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依靠鋼筋水泥拉動經濟,我們的GDP當中鋼筋水泥的比重已經高達57%,而消費卻被壓縮到35%左右。我們之所以消費太少,並不隻是單純因為缺乏社會保障體係,而是因為鋼筋水泥太多。此外,我們通常簡單地認為我們國家儲蓄率高,這純粹是誤導,我們人均儲蓄還不到2萬元,如果再去掉最富裕的1%~5%的有錢人,人均儲蓄還不到1萬元,這是哪門子的高儲蓄率?手中就隻有這麼1萬元儲蓄,你敢花嗎?小孩的學費怎麼辦?父母生病怎麼辦?我們目前希望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係,解決百姓後顧之憂來拉動消費的做法,其實沒有搞清楚消費少的本質原因。

“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太少,難以拉動經濟;第二駕馬車公共建設過多,過濫,過於低效的一錘子買賣,也難以拉動經濟;第三駕馬車出口也由於美國的泡沫消費爆破而很難恢複到以前的水平,因此也難以拉動經濟。ω思ω兔ω在ω線ω閱ω讀ω

我在2008年的年底曾經說過,2009年春節之後,才會進人真正的冬天,而所謂冬天就是見底了。但是今天中國經濟的問題已經不是何時見底的問題了,而是見底之後靠什麼力量拉起蕭條的經濟。目前看來,我們過去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都存在問題。